第十八章 乡村教师(2 / 2)
中学校有几十所,再加上初中学校,整体算下来参赛的学生也有好几万。
这要是搁在前世,这种比赛一般都是每个学校先自己筛选,最后送往评选的也就几十件稿子罢了。但在这里因为关注度高,所以就由当地的教育局统一收集审核。
负责审核的教师也不是从初高中学校选的,是从当地大学抽调的,再加上教育局自己的人。而且这些学生的作品是不会署名的,只有校名和编号,编号对应哪个学生学校会留底,但审核的人是不会知道的,这也是为了公平。
比如陈天弘的爸爸陈志德这次也被教育局抽调了,要是署名的话,正巧看到自己的儿子的文章肯定会重点照顾一下。当然通过了也不代表能获奖,毕竟还有作协那一关,但就赛制而言还是要做到尽量公正。
事实上是那天晚上的第二天,陈志德就被抽调走了。这导致他没顾上自己的儿子,本来还想着指导一下陈天弘的,可惜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
市教育局大楼里,整个大楼里都沉浸在紧张的气氛中。一辆辆满载学生参赛作品的车驶入教育局大门,接着工作人员把作品稿件从车上搬下来,再送到大楼里交给负责审核的教师。
抽调上来的教师们也被分成了几十个小组,因为工作量太大,时间又很紧张。他们在审核的这几天吃住都在教育局里。
最终他们会从几万部作品里选出质量好的选送市作协,这些作品里一大半都会被直接淘汰掉。
陈天弘的爸爸陈志德正在快速的审核送来的作品稿件,他熟练拆开档案袋,取出里面的纸张。
稿件上写着《河山》,这是文章名,在其一旁还有个题材类型,上面书写的是抒情散文。每个稿件的开头都会这么写,这是方便审核的人知道你写的是什么题材,是什么类型的。
陈志德简单看了一下,直接把稿件放在了右边的大纸箱子里,整个过程1分钟不到。这个大纸箱里已经快要被纸张稿件堆满了。
看完这一个,陈志德没有停留又打开下一个档案袋,这次还是散文,不过类型写的是叙事散文。这一件陈志德多看了一会,然后他把稿件又放回了档案袋,这次放到了左边的中型纸箱里。中型纸箱里的稿件比大纸箱少了许多。
毫无疑问放到右边大纸箱的是被淘汰的,左边的纸箱里是初审通过的。
初审的时候审核人不会看的太仔细,因为时间不够。一般只会看下你的叙述能力,文笔,还有作品表达主旨清不清晰等,像诗歌,散文这种字数较少的几十秒时间也能判断出好坏。
这边装着振华中学参赛作品的车已开进了教育局,工作人员过来开始搬运作品稿件。很不巧这些作品并没有送到陈志德所在的审核小组,而是送到了他的隔壁。
文志华也是一名大学教师,不过他是有副教授职称的,在金陵市的教师圈子算是有点名气。他是第12小组审核组长,组长不用和陈志德这些组员一样大海捞针似的审稿。只需要把组员审核过的再次把关一下,确定最终上报的参赛作品就行了。
“各位老师辛苦了,又送来一个学校的。大家抓紧审核把,刚刚我看了一下大家审核过的,标准还是有些低了,大家再稍微提高一下。学生是不容易,但我们也要对教育局负责,不然把一些差的作品送到作协,到时候丢的不止是咱们的脸。”
文志华见新到了稿件便站起来对组员说道,他对刚刚审核过的稿件还是不太满意。
组员们纷纷答应,他们的确是心疼学生,可组长说的也对,得负责。
接下来他们再拆看新到的稿件时候就提高了标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