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蛛丝马迹(5...(1 / 3)
秦子文说他喜欢古董,那不是吹嘘,是真的喜欢,而且,还有些见识。
说,这玩古董的没有专业出身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个大学里有鉴定古董的专业,就是在四九城里,人们玩古董,大多数人也是一知半解,许多王公大臣也是痴迷在圈内,用钱一点点的砸出来的经验,他们好玩意是不少,可问问他们,打眼的时候有多少?吃亏上当的时候有多少?
皇甫淳与那些玩家不一样的是,他是靠知识和脑子去鉴别物品的真伪,同时,又从老道那里得到了各种作伪的传授,所以,要真是论起鉴定来,皇甫淳可以说是当世高手中的高手,只不过,皇甫淳一贯低调,很少出去显摆而已。
王克敏是那种“只要是好物件就想占为己有”的人,至于说古董里的文化价值,他压根就啥也不明白,但凡他明白,就不会把好玩意儿送给洋人了。只要是好东西,在他看来,那就是财富,比起在家里买地和存银子可是高明多了。所以,他虽然玩古董,可是对真正的古董知道和了解的并不算多。
秦子文是什么人啊?行走江湖的郎中,什么人没有见过?稍微一思忖就知道该如何对王克敏开口了。从一些江湖上玩古董的旁门左道说起,不到十分钟就把王克敏给忽悠的云山雾罩了,当即,王克敏就找出了藏宝室的钥匙,拉着秦子文进了那间连姨太太都不许去的地方,嘴里还一个劲的说着“您给掌掌眼。”
“鄙人是郎中,相人看病还算本行,您这叫我给您看古董……鄙人怕是有些勉为其难啊……这么着,我说对了无须您夸赞和奖励,我说错了,您也别生气,就当我们是一场游戏,我此次来,重点还是给您瞧病的,您说对不对?”
“啊!秦先生,不要如此嘛,你只要帮我把里面的猫腻找出来,我这里好说,诊金自然是加倍奉上,那些不用看的咱们不提,请你帮忙掌眼的就是一些吃不准的物件,有些物件的来路不是那么光彩,所以,我其实也是存疑的。”
“好说好说,我看不准也不会随意表态的,万一那物件是真的,让我给说没了,这个罪过我可是担待不起的。”秦子文还在那里假模假样的谦虚着。
俩人就这样客客气气的进入了藏宝室,实际上,这里可不是一间房子,而是一排房子,中间有通道链接,外面看上不起眼,可这建筑都是青砖搭建的,十分结识和安全,不能不说,王克敏在某些方面还真是下血本。
说,为什么许多深宅大院用的都是青砖?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许多人都以为,青砖和红砖的区别就是在冷却上的差异,一个是加水强制冷却,不使砖坯中的氧化铁完全氧化,形成青色,而红砖是自然冷却,砖坯中的铁完全氧化形成了红色,在其它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首先,青砖的制坯要比红砖严格的多,使用的黏土要求也高很多,最好的青砖叫“金砖”,为什么?就是当年朱迪修建皇宫时,每块铺地的青砖成本要一两银子,堪比黄金,所以,采办处的人私底下管那种砖叫金砖。
说,朱迪为什么对铺地砖的要求那么高呢?那是为了防范有人会在紫禁城里挖地道搞暗杀。太和殿前的那片广场上,别以为就是简单的铺上了几块砖,那可是很厚很厚的,最厚的地方,光是青砖就铺了十五层。而且,在整个紫禁城里是没有树的,那也是怕树木粗壮后可以藏匿窃贼和刺客,或者是宫中的其它猫腻。
其次,青砖可以做得很大,很厚重,红砖就不行,不信随便找个砖厂的人一打听就知道了,红砖要是做得过大,必然会在自然冷却中龟裂,甚至会破碎,而且,自然冷却的红砖还会因为通风等问题,形成色彩不一等等问题。
由于红砖无法做大,所以,在修筑重要建筑的时候就不好使了,想想看,一块按照明代规制生产的青砖,可以有一尺半长,七寸宽,二寸半厚,每块重达五十多斤,这样的砖块,红砖是做不来的,而王克敏这个藏宝室用的就是厚重的青砖,以那个时候的山炮轰击,怕也就是炸出几个小坑而已。
“这几样物件是我儿子从他同学那里买回来的,看上去似乎都还不错,可是价钱太便宜了,我还是多少有些吃不准啊。”王克敏指着一尊金佛说道。
“这个我也是看不准,佛像很多,可真能有出处的不多见,找不到出处,大家都当神器供奉,很少人去鉴别真伪的,含义不同嘛!”秦子文已经看到了皇甫淳说的几个物件了,还真都摆在这里面的第三间屋子里,于是他心里有数了。
随即,秦子文把王克敏的话头岔开,“我早年是学过丹青的,对丹青一道有些偏好,刚才路过的时候,我看到门边挂的那幅画有些打眼啊。”
“不会吧?挂在那里的那幅画可是从一幅伪冒古画里揭出来的,还是当着我的面揭开的,有人说那是前明董其昌的书画作,很难得的啊!”
“呵呵……”秦志文轻声笑了,“那画的画风就不对,似顽童涂鸦,不过是因为裱糊需要,用那样一幅纸而已,最重要的是,落款不对,谁会在山水画上直接那样落自己的名讳啊?要么写自己的‘字’,要么写自己的堂号,哪怕再怎么不忌讳的,也是只留名不留姓,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