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次...(1 / 3)

加入书签

“你的家小都过来了?呵呵,你别看我一口北方话,我的祖籍可也是安徽!”冯焕章张口就来,“我是最喜欢在家里喝酒了,没有啥顾忌,吃着也舒坦!”

“嘿嘿,贱内还没来,不过在这边我请了个老妈子,照顾我的一个小师弟,小师弟在这东城那边上学的,是我师叔的关门弟子。”皇甫淳解释道。

“噢!那也好啊!要是在本地请的老妈子,那能吃一口地道的北方面条!”

那个时代还没有现如今的机制面条,想要吃面条就得人工擀面,一个家庭主妇,要是不能擀一手好面,那是要被笑话的,可笑话也没办法,十个乡下女人里也没一个能擀一手好面,原因嘛,家里穷,吃不起白面,做窝头的就多了。

冯焕章虽然是旅长,可他在京城里没衙门,就是住还是住在兵站里,所以,他自己没有车。难道一个旅长在京城里都赁不起一辆车吗?换作是别人,那肯定不至于,可是冯焕章是要跟士兵同食同住的,他舍不得花钱去显摆,能够在当地赁上几匹马都觉得有些浪费。来找皇甫淳竟然是腿儿着来的。

“得!算是我请你吧,咱们叫两个洋车吧,走回去可是不近。”

皇甫淳看到冯焕章如此孤寒,自己也没辙,其实,他自己有长包车等在外面的,叫两个洋车是给冯焕章和跟来的马弁坐的。

“大老板就是大老板,感觉都不一样!”冯焕章裂开大嘴说着,其实是遮脸。

皇甫淳摆摆手,让他们跟着自己的车,一行三辆车直奔天桥而去,正好是大直路,几个车夫跑起来不仅顺路,还都不累,没用半个钟,就到了皇甫淳的宅子。

“吴妈,今天我在家里请客,你辛苦一下,去外面馆子里叫上几个时令菜,别在乎钱,完了给我们擀点面条,多点,都是当兵的,能吃!”说着话,皇甫淳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块大洋,“剩下的就给你当辛苦费了,哦,捎带着买一坛酒。”

在那个年代,用玻璃瓶装酒的不多,那是稀罕物,一般都是用陶罐。在馆子里,店家往往是用大酒坛装酒,客人来了后,北方最流行的就是二两一壶的白铁皮酒壶,冬天是放在灶头加温的,说起来就是喝温酒热酒。

如果去铺子里买酒,往往也是客人自带容器,店家当着你的面,用酒提子快速的打给你,据说行里有句话,快酒慢油,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零头。要是客人没有拿容器来,店里也有各种空酒坛,给你打好了拍上封泥,小的三五斤,大的能装十斤以上,不过要收你坛子钱。像现如今这样包装好的基本上没有。

在那个年代里,酒是不会成为大宗运输货物的,都是喝当地自产的,主要是运输起来风险太大,道路不行,稍微碰撞,这一趟就白干了。另外,酒的价值太低,体积还大,很难赚到钱的。

修了铁路后,才有一些商人将一些地方特色的白酒运出来卖,不过,这也是到了民国十几年后的事情了。当下最名贵的茅台酒,当年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就是山西汾酒,那在京城里也是流行在晋商之间,就算是上了档次的酒楼里也是少见,来了一坛就要满世界嚷嚷了。

说,皇宫里不是有好酒吗?是,皇宫里有,那是贡品,走的路数不同的,就是在皇宫里,也不是任谁都可以天天喝的。有部电视剧里说和珅如何如何,喝了二锅头还赞美啥的,实际上,和珅那个时候,喝酒可不是那么个形式的,和珅家里趁钱,肯定有自己的酒坊,最好的是他喝,多的拿出去卖,而二锅头那个时候还没出现呢,有时,一些编剧就是想当然的胡编。

皇甫淳让吴妈去买酒,肯定是去提一坛二锅头来,就是想去买茅台、杏花村,市面上也没有啊,所以,压根就无须吩咐买什么酒,是酒就行。

拿了东家的银元,吴妈乐颠颠的去了,她知道东家是个好人,吃亏在明处,占便宜也在明处,今儿这趟买卖,她最多花上三五个银元,可现在手里攥着可足足有八块银元呢,这便宜可是东家给的,要的就是自己勤快有眼力见。

不一会,馆子里的活计提溜着食盒来了,一样样的往外拿,冯焕章也不讲究,扒拉了几个瓷实的硬菜,对手下说,“你们到院里吃去,那坛子酒给我们留点就行,其它的你们就不用管了,我要跟皇甫先生说说话!”

不是说冯焕章没规矩吗?那要看是什么,今儿要清教皇甫先生,哪里能让手下几个土包子在旁边听声啊?这点规矩还是要有的。

“大家先慢慢的喝,我叫吴妈给大家擀面条,等会大家管够!”皇甫淳说道。

“别管他们,吃不了亏的,我也给他们钱了,不够吃叫他们自己买去,来,咱哥俩炕上坐,来,我先敬你一杯!”冯焕章拿起了酒壶倒酒。

“焕章大哥还是那样豪爽,你是个会带兵能带兵的人,在这点上许多人不如你。这次进京,事办的如何?不过我先说啊,我没关系,帮不了你跑,个人可以捐点给你,虽然是杯水车薪,可是一番心意,你别怪我!”皇甫淳笑嘻嘻的说着。

“有点眉目了,秘书长徐树铮答应考虑考虑,叫我耐心的等待。”说着话,冯焕章举起酒杯,算是敬了皇甫淳了,“不过这人给我的感觉似乎不实在,虽然官位不低,可也才大我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