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首义(6)(1 / 3)

加入书签

秋老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不是说着玩的,哪怕是快到中秋节了,这里的天气仍然很热。江城的舆情氛围也像这天气一样,此时,武昌都督府已经成为一座空城,而活跃在新军中的革命党认为起事的时机已到。

说起这湖广,早在元代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大的行省,管辖着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的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在元代还没有两广的概念。

到了明清后,湖广管辖的就是当今的湖南、湖北。当年有句话,“湖广熟,天下足”,指的就是现在的两湖,与广东广西没啥关系。

在那个年代,岭南是红岭土富集地区,土壤酸性偏高,加上气温和雨水的问题,北方的五谷在两广地区根本无法种植。即便是在解放后,岭南地区也不是粮食高产地区,仅仅是珠三角有那么一小块经过几百年人工改良的水田,而广东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出海,通过后来发展起来的热带种植业。

辛亥年的时候,两湖是不分家的,都是老乡,虽然在康熙年间,为了对付三藩和担心地方官员做大,以洞庭湖为界,把湖广分成了湖南湖北。

其实,不光是湖广被分割,原来的江宁也划分出了江苏和安徽。

可是,满清朝廷又怕行省多了不好管,于是,在行省上又设立了总督衙门,设立总督来提督当地的军务、粮饷、税收和巡抚事,实际上,还是一个行政单位。

正因为这种历史的渊源,湖南人坐船从长沙是和容易到达汉口的,而在湖广新军里,最多的就是湖南兵壮。

与其它地方民风不同,湖广人是很剽悍的,同时,也很上进。那个年代去当兵的人会是啥样的人?在其它地区,流行的是“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这种观念非常普及,可是在湖广,这个说法就不流行了。

历史学家说了,如果没有湘军,太平军还真是能继续向北,看看太平军进军的路线就能明白,从广西一路向北,走到湖广就走不动了,只能向东,经过江西进入江浙地区,可着劲的把那里祸祸了十来年。

皇甫淳谨遵师父的嘱托,将诸多资料都保管好,为了确保这些资料的安全,他不惜花了重金将资料存放在租界区一所房子里,当下的汉口着实像火药桶。

此时,皇甫淳心里还挂记妻子翠儿,按照日子推算,差不多也该生产了。他非常想回家去照看,可是,这边的事情是师父嘱托的,他走不开。在那个年代,尊师重道是读书人的本分,而妻子和家小都在其次。

这天,又是礼拜天,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已经是协统的黎元洪又跑到皇甫淳这里来了,两人还是老规矩,为了方便说话,都是到附近馆子里端菜,在家里随便的喝酒聊天,百无禁忌。现如今的黎元洪对时局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让皇甫淳看不懂的是,以往的黎元洪都是独来独往,反正皇甫淳住的地方离江边的四官殿码头也不远,每次黎元洪过来就是叫水手说好时间来接,自己溜溜达达的就走过来了。可这次来,他居然还带了俩马弁,俩人喝酒的时候,俩马弁就自己去附近小店吃东西,然后回来就站在门口等了。

“我是真的搞不明白,那个盛宣怀盛大人,听说是原来李中堂面前的红人,是善于搞洋务的,可是,这次,他这是抽什么风?一竿子得罪了老百姓,在成都,都还开枪了,死了不少人啊!如此下去,这朝局如何安定?”黎元洪坐下就说。

“黎大哥,是不是又听到什么风声了?”皇甫淳一边把送来的菜摆好,一边说道,“你说的那些,报纸上都登了,我知道,不过,最近湖广的新军似乎也抽掉过去了,你如果不是没有实际带兵权,怕也是要帅兵过去了。”

“我是故意不去要兵权的,那个张彪,其实也是我的老上司,他跟张大帅的时间比我长多了,跟他争兵权?嘿嘿,那人其实大字不识,啥都不明白,我就是哄着他玩,只要他在上面顶着,我的日子就好过不少。”

“你们第八镇里似乎有不少革命党吧?我可是听说,你对那些年轻人可是手下多次留情哦!”皇甫淳意味深长的说道。

“都是苦孩子出身,不过是年轻人的热血方刚罢了,就好像当年我在北洋水师里一样,死过一次就知道该如何对人了。”黎元洪说着举起酒杯泯了一口,“我仔细的问过他们,都是一些下层民众的孩子,没有根底,真正的革命党也看不上他们,而且,都是我们湖广的子弟,哪里说给砍了就砍了?那种事情我做不来。”

还真是,黎元洪自打回到家乡当官后,对待家乡人还真是不错,而且,他是死过一次的,对钱才看的也不是很重,根据史书记载,黎元洪在湖广担任协统期间,还算是清廉宽和,他不喝兵血,不虐待士兵,最主要的是他没架子,能跟士兵混到一起去。也正因为他是这样的秉性,革命党在辛亥革命前居然没有人想过去联络他,也没有人会认为这个人能有用。

当年的同盟会主要还是在新兴知识分子中发展,对大头兵和没有文化根底的人压根就不拿正眼看,而且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就是在辛亥年,孙文还下令同盟会暂停活动,以待时机。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同盟会中走出来的蒋翊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