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寒冬(1)(1 / 3)
皇甫淳这就算是事先给老师詹眷诚打了招呼了,他暗示朝廷可能要发生“大变”,对于官场的人来说,这不是个好的征兆,都在想法子找关系靠上醇亲王,可对于詹眷诚这样的纯科学家来说,似乎影响并不算大,他就一修路的。
让詹眷诚很宽心的是,修路的款子已经全部足额的拨付下来了,现在铺路也就剩下最后一段了,按照目前的进度,年底把路基修到张家口是不成问题的,待到来年开春以后,就可以直接在路基上铺铁轨了。
还有一个原因使修路的工地存在着间歇性的高低,那就是用水泥修建的一些桥梁也需要至少90天的“养护期”。
过了重阳,北方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京城里的空气,随着天气也是越来越冷,铁路衙门的官员被詹眷诚限制在远远的沙城,他自己不去邮传部应卯,皇甫淳最近也不去了,倒是给吴子玉写了封信,让吴子玉也要“万分谨慎”。
寒衣节这天,皇甫自己骑着马,带着些沙城镇上买的土特产,慢慢的向军都山窝里的一个道观走去,他已经有小半年没去看师叔凌霄子了。
“师叔!您老康健?”一跨进道观的大门,皇甫淳就喊道,“师侄前来看你。”
“你是……”此时,一个小道士走了出来,“敢问客官是哪位?在下静虚子。”
“静虚子?你是师叔凌霄子新收的弟子吗?”皇甫淳略有惊愕的问道。
“原来你是通达师兄啊!小弟这厢有礼了!”那小道士再次向皇甫行礼,“师父在里面打坐,怕是需要等一会的,我这就给您泡茶。”
“不用客气,趁师叔打坐,咱们说说话。”皇甫淳虽然第一次见这个师弟,可他倒是像自来熟一样的,“我带了些土特产过来,这说话就要过冬了,一旦大雪封山,你们这里就不好出去采购了,你跟我说,过冬的嚼裹都预备好了吗?”
“米面都预备好了,就是过冬的大白菜啥的还没有去办,师傅说,时间还没有到。”静虚子小声说道,“附近有几个老乡,他们已经答应了帮观送菜,我觉得等等也是可以的,就是没啥荤菜,道观周围也没啥人家,清苦一些罢了。”
“你这是跟师叔出家了?你今年多大了?俗家是哪里的啊?”皇甫淳接过静虚子泡的茶水,轻声问道,“你要是不方便说也无妨,我就是随口问问。”
“没啥的,我是个孤儿,今年十二了,是师父在南口镇上把我捡回来的,当时,我是自己卖自己,把我那病死在路上的爹葬了,我们是从口外走过来的。”
“哦,那个时候,沙城到南口镇的铁路还没通车呢!唉!”皇甫叹了口气。
此时的大清国可谓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商贸的发展,使当下的满清朝廷是一点都不差钱,载沣带着几个人去欧洲转了转,在德国,看着人家的军舰好就说,“买下来”,买到最后德国人都吓着了。
没有好的财政收入,詹眷诚修的这铁路的款子也不会那么痛快的拨下来。
突然,皇甫淳面色凄然,嘴里念出了元代词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师兄,你咋比我还难过啊?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就是来受苦的吗?这个我想的通。”静虚子似乎很超脱的继续说道,“小弟俗家姓李,俗名……嘻嘻,他们叫我英杰,可我觉得吧,自己一点也不英杰的。师兄,你帮我跟师父说说呗,啥时候正式收我入门墙可好?”
“原来你还没有被师叔正式收徒啊?那你穿成这样是干嘛?”
“咱这是道观对吧?要是有人来,怎么也得装个场面不是?其实,在心里,我已经是拜师了,凌霄子就是我的师父,不会变的。”静虚子认真的说着。
“你的那个什么静虚子的道号是不是也是自己瞎编的?”
“那个可不是,是师父那天随口对我说的,他叫我一生按着这两个字去做,一是要静,二是要虚,静是在安静的基础上去争,他还特别的给我拆字,说青年时期去争,最后落得一个静心。虚,要虚怀若谷,虚实相济。道家无为修行之极致,既然师父如是说,那我就叫静虚子了。”
“你念过书?嘴挺能贫的!以你现在的年纪,你应该出去读书啊!”
“我是跟着父亲读过几天书,我父亲就是在口外当塾师的,最近,受到新学的冲击,生意不好才想着回到直隶老家去,可惜走到南口就病倒了,唉!没钱看病,就那么走了,扔下我,是师父收留了我……”
说到这里,静虚子还是流下泪来,原来,刚才的洒脱都是装出来的。
“好了好了,小娃娃不要难过,今天我们有好东西吃了!去厨房先把饭做上,把通达带过来的腊肉蒸上,晚上咱们吃腊味!”
静虚子听了老道的话,一溜烟向后院的厨房跑去,手上还拎着半条腊肉。
凌霄子又转头对着皇甫淳,“通达啊,你今天能过来了好啊,老夫可是想找人说说话,那个娃娃太小了,今晚你陪师叔畅聊一晚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