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迷茫(7)(1 / 3)

加入书签

就在皇甫淳与辜汤生聊天不久,仅仅存在十个月的“政闻社”被朝廷查禁了。

政闻社是何许人也?这是梁启超、蒋智由、徐佛苏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以配合朝廷“预备立宪”的一个民间士大夫社团组织。这个组织看似松散,可是却是有纲领有喉舌的,他们的机关报《政论》也在上海出版。

政闻社其实是一群改良人物的组织,他们的四大纲领里就有一条,明确的宣称“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其对于国家,绝无扰紊治安之举”。

可就是这样一个弱势的民间组织,却是在立宪运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与康梁有瓜葛,许多在朝拥护立宪的官员怕也是要加入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势的小团体,清廷还是放心不下,刚刚立秋就下令查禁并解散。

几天后,清廷又以“鼓吹革命,扰乱大局”为由,将仅仅出版发行149号的《江汉日报》也给查封了。可以说,时局变得越来越诡异,越来越难测了。

尽管如此,新兴起来的资产阶级根本无法忍受封建统治的桎梏,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和两广,舆情汹涌,许多在朝廷内当官的,本身就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他们也无法忍受满清政府的那种倒退的,画地为牢的政策。

查禁政闻社半个月后,清廷发布了“宪法大纲”,洋洋洒洒23条。分为“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允诺给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又借“预备立宪”为名,在九年之内不予实行;

这等于给那些立宪派画了一个大饼子,能看不能吃。

在另一方面,大纲里仍规定,保留君主专制特权,皇统永远世袭,皇权不可侵犯,等等匪夷所思的帝王特权。法律议案须经皇帝核准施行,人民自由可以诏令限制,宣战、媾和由皇帝决定,用人、司法由皇帝总揽……这样的立宪纯属挂羊头卖狗肉啊。至此,满清朝廷自己砸碎了许多观望者的最后一点希望。

老百姓不知道,此时的慈禧已经病入膏肓,连炕都下不来了。当下在朝中出主意,拿主意的就是那个刚刚进入军机的载沣。

皇甫淳在丰台一直忙到八月底,总算是在秋季大规模施工前将所需各种材料弄了个七七八八,又被詹眷诚一纸电报给叫到了工地前哨去了。

打通了军都山后,施工已经进入沙城以西,为了方便调度,在沙城又建立了一个临时铁路衙门。目前,一些现场工程师和材料员都在这里办差了。

“通达啊,我们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突击工程,一旦延误了,就得等到来年了,我现在需要你盯在这里,尤其是把保安队都带上来,这一带的马匪可是不少啊,对于那些觊觎我们的屑小,不要客气!”詹眷诚见到皇甫淳后说道。

“是,师父,问题不大。”皇甫淳想了想后接着说,“马匪肆虐图的就是个财,而铁路修通其实就是给他们带财来了,把道理跟他们说通,这地方上维护治安的事情就好办了,破坏修路其实就是赶走财神啊!”

詹眷诚这些天来正在伤脑筋,不为别的,就是附近的马匪肆虐,已经把给民工的运送物资的车队抢了好几次了,虽然保安队也派人护送了,可是打起来后也是互有伤亡,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长此以往,这路没法修了。

说起张家口这个地名来,还是有一些故事的。京张铁路修建的时候,张家口可不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在那个时候,人们知道察哈尔,未必知道张家口。

张家口的名称来源很早,在明朝宣德年间,有一个姓张的指挥使在这里建立城堡,当地人称之为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了一个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人们称之为“张家口”,随着时光荏苒,这个名称就被后世沿用下来了。

张家口作为地名却是在清末,而名气大盛就是因为詹眷诚修的这条铁路。

我们的古人在人名称谓和地名称谓上往往都要避讳,简称也就是这样形成的。比如说,当时的京汉铁路可不是这样叫的,叫“卢汉铁路”,意思是从卢沟桥到汉口,这里就巧妙的避开了“京城”和“湖广”的称谓。为慈禧修建去祭祖的“新易铁路”,实际上是可以从正阳门车站直达易县的,可在称谓上你看不到。

到了詹眷诚设计铁路的时候,一些忌讳也在新学的繁盛的背景下被忽略了,可是,当时的张家口不过是察哈尔都统区下辖的一个小镇子,连个县治都不是。实际上,这条铁路是京城通往察哈尔的,那为什么不叫个京察铁路?京察?这个口彩谁愿意?每年都京察呢,太不吉利了,于是,把那个小镇子张家口提溜出来。

察哈尔都统区又是个啥呢?1675年康熙将蒙古察哈尔部从辽西义州边外迁徙到宣化、大同边外安置,目的是作为京畿外围的屏障。可就是这个察哈尔部,在康熙削藩的时候“造反”了,弄得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出面,封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带领京城里各家家奴几万人出去把察哈尔叛乱给平了。这个察哈尔到了民国后,于1928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