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练兵(4)(1 / 4)
懵懂的操练,谈不上有啥气势,300名孬兵稀稀拉拉的在南口镇外的大道上跑着,跑着跑着,一些人脚下的鞋子不成了,就连皇甫淳脚下的千层底也报警了。
结果,第一天的出操草草了之,原因就是跑到最后,大家就差光脚了。
好在,此时的南口镇已经非常繁华,买一双布鞋也不过几个大子,皇甫淳带着关宝珊和几个大兵,到南口镇上转了一圈,把市集上能买到的布鞋全部都买了,数了数也不到200双。没法子,只能找到几个商号,让他们去京城里进一批来。
皇甫淳稍微测算了一下,要想把三个月的军训搞完,每个队员至少需要耗费五双鞋,这还不能保证在今后出勤时候的用鞋。此时他想到了师父脚下穿的皮鞋。
詹眷诚等留洋回来的人,尽管平日里也穿官服,可他们脚上穿的鞋却是西洋皮鞋。那次考察队出去的时候,不仅是詹眷诚穿着特殊的翻毛皮鞋,就是那几个洋学生也都穿着那样的皮靴,只有皇甫淳和跟着的那一哨新军穿的是布鞋。
在历史上,汉人都是穿布鞋,穷人家里干脆就不穿鞋,尤其是长江以南的穷人,他们一年四季都不穿鞋,如果论起步行的能力,北方人是绝对无法与南方人比拼的。在历史上,北方民族南侵,主要依靠的是骑兵,到了江南水网山区地带,骑兵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尽管从汉朝开始,就不断有游牧部落觊觎汉人的花花世界,可如果没有汉人做内应,北方部族根本拿不下汉人的江山。他们就是再强,也不过是在平原地带割据,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形成,都与这“脚力”有关。在古代,鞋的发展一直都是困扰各族的麻烦事。只有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干脆练出了铁脚板,不穿鞋一样走。蒙古人南侵,最后是靠汉人拿下江山,满清进关,同样是靠汉军最后定鼎江南,还形成了三个汉人藩王。
新军设立后,几乎全套引进了西式装备和服装,靴子也被引进了,在新军里,军官都是穿靴子的,可当兵的还是只能穿布鞋。因为靴子太贵了,一双高腰靴子,足足可以买几百双布鞋了,这是任何一个办军务的都舍不得花的“冤枉钱”。
其实,在这个时代里,军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军队里难解的问题,在西方国家的军队里也是一样。军官可以穿高腰靴子,而士兵呢?最富有的就是德国和英国了,他们的士兵穿的也是简单的皮鞋,如果讲究结实,还不如西部牛仔的鞋。
皮鞋的出现很早,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加工皮鞋的技术在10世纪中叶就成熟了,问题是,皮鞋的鞋底也是皮革,皮革的耐磨性也仅仅是比布鞋稍微高那么一点,很有限,可成本和价格就相差甚远了。穿皮鞋,如果像詹总办那样,上班,回家,坐车,走路上,走坏路没有的情况下,还是很耐穿的。可要是像士兵那样每天出操,还要到各地去忙活,那皮鞋的鞋底也就用不几天就磨穿了,所以,在那个时代还出现了一个补鞋匠的行当,专门更换鞋底。
那几个南口镇的商人还算是勤快,当天,他们就去了京城,晚半晌就背回了几麻袋布鞋,全部送到了保安队。皇甫淳通知关宝珊,发鞋,明天一早继续跑步。
当天其他时间,皇甫淳去了工地,他是边走边琢磨,那样的乱跑肯定不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可要大家按着一个点去跑,怎么弄呢?此时,通往八达岭的路基已经在修,有些地方要填土夯实,就见那些民工在那里打夯。所谓打夯,现代人能够看到过的已经不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打夯,就是用石块做成一个圆饼子,就像放大的象棋子,在这个石块的周边钻有空洞,把绳子穿进去,然后围着一圈工人,大家一起使劲的拉,那石块就会被绳子拉得飞扬起来,然后工人再一起松手,那石块就落了下来,砸在地面上,把地面上的松土夯实。这样的夯石四周的孔洞少的有四个,多的时候可达十五个以上,如此多人的劳作,没有统一行动肯定不行,而且,并不是说这活计就来一下,喊一声就晚,而是要周而复始的不断进行下去,于是,就产生了具有指挥性质的有节奏的“号子”。也就在皇甫淳盯着打夯的工人干活时,另外一边的号子也喊了起来,原来是20多个苦力正在抬钢轨,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在呼喊声的节点上,到底唱的是啥,皇甫淳听不懂,可这样的节奏却是启发了他。
当天晚上,皇甫就在自己的房子里想出了新招,他还特地的在自己的房间里转悠着模拟喊号子,慢慢的自己都觉得挺有新意的。
兵勇中,文盲很多,很早的时候,皇甫淳就想用什么法子教这些兵勇识字,可是由于一直忙其他的事情,光有想法,却没去真干。现在,他想着可以借这早上的跑步逐步的教队员们先了解了解千字文这样的蒙学,也许就能有个开端。
第二天一大早,先是集合了大家,然后皇甫淳开涮训话了。
“各位爷们,咱们昨天的操典是出洋相了,那不怪你们,怪我,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今天,大家都换了新鞋了,好,咱们就从今天开始,还是跑操,不过,像昨天那样乱跑可是不成了,没别的,跑的太难看了,知道的是咱们练腿力,不知道的还以为出啥幺蛾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