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幺蛾子(2)(1 / 4)

加入书签

人的认识往往都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契机来触发,牛顿如果没有苹果掉下来,他可能发现万有引力还得等待一段时间。瓦特要不是被那茶壶盖给熏着了,能不能发明蒸汽机就还得等。历史上如此故事很多,并不稀奇。如果说某某是天生的神人,那就是一个哄孩子玩的笑话。

詹眷诚从皇甫淳的遛弯到随便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诸多启发,这让他觉得皇甫淳是他的福星。这个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说对,那是因为他与皇甫淳的机缘巧合,而皇甫淳也的确是一个勤奋谦虚爱学习的好青年,这样的人,跟谁在一起都能在不自觉中给别人一些启迪,比如,皇甫淳也给了吴子玉诸多启示。说不对,那就这不一定是肯定的,如果没有皇甫淳,来个同样类似的人,詹眷诚同样也会因为生活中、聊天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是肯定的。

皇甫淳不懂得铁路建设,不懂得铁路运输,可他明白一个道理,一头骡子不够用,那就再加上两头拉边套,这在国人的认识中不稀奇,可换了别人,就未必敢在詹眷诚这里“胡说八道”,这就是一种机缘。

受到皇甫淳话的启发,詹眷诚很快就测算出了运行一趟标准列车需要的牵引力,简答的乘除就解决了他的构想,他打算在这第二段的范围里,将列车头尾都挂上车头,正好还省却了在青龙桥原来设计的车头换位的问题。

在詹眷诚的设计里,到了青龙桥车站,火车头要从这一头调到另一头,车头换位,列车不用,不过原来的前车变成了尾车,尾车变成了前车而已。而现在,列车两头都挂上车头,无需再去调动车头,停站,下人下货,走,不仔细看都不会知道,原来的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了。而多挂一个车头并不是啥难事,对整个线路的运行几乎没有影响。至此,困扰詹眷诚许久的问题终于全部解决。

皇甫淳并不知道自己给詹眷诚立了多大的功,还是勤勤恳恳的工作和学习。现在的他,基本上已经把新学的课程都学完了,他的那个哑巴英语也好了,可以流利的使用英语跟师父聊天了。越学越是觉得英文并不难,甚至相对来说还很简单,只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学科,那些特有的单词往往又和一些人名搅合到一起,别说是皇甫淳了,就是詹眷诚有时也是犯糊涂啊。

詹眷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是1872年,三十多年过去了,正是西方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詹眷诚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出行乘坐的也是马车,并不比在大清国强多少,可到了如今,西方国家已经是汽车到处跑了,铁路机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坦白说,这三十多年,大清国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更远了。

修路,肯定要挖路基,这里可是有相当多的孤坟的,有些完全是没有了后裔的古代墓葬了。此时,保护和抢救性发掘的提法还不存在,虽然大清律上明文规定,偷坟掘墓斩立决。可这工程进行的时候,没有可能不出现这样的事情。这就催生了一个伴生的行当,在工程队里有一些倒卖“出土货”的行当。

由于顺利的修建了第一段的铁路,整个工程从外表上进入了稳定施工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陈昭常高升去了吉林珲春当大官去了,这京张铁路工程的总办就改成了詹眷诚。看起来这是他名至实归,可这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猫腻的。

京张铁路是没有外国人插手的铁路,最后修到啥程度?没有人打包票。詹眷诚最早上送的预算,可以说是细致到了分毫厘,想借项目捞钱的人没了兴趣。而主持这个项目的正是当今如日中天的袁大帅袁世凯。

此时的袁世凯可不是戊戌变法时的袁世凯了,他可以在戊戌的时候出卖改革派,但他自己并不反对实行新政,这些年来,他不仅大力襄赞新政,而且还强横的逼着朝廷废科举、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等。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他在天津建立了第一支警察部队,新军下属各镇的统制官大多都是他的部下,而这个京张铁路项目,也是袁世凯力主要干的,目的不仅是向外国人示威,同样也是向朝廷里的满洲亲贵集团示威,向那些八旗世袭地位发起挑战。

京张铁路公司总办的这个位置,在许多人看起来,那其实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就是白送都不愿意去,这才让詹眷诚这个非正途出身的捐纳官当了总办。

处理了一天的公事,詹眷诚确定了海外机车订单,然后就准备策划对八达岭隧道的“强攻”了。吃过了晚饭,他喝了一会茶,然后就准备歇了。

就在这个时候,轻轻传来敲门声,“师父,您歇了吗?我得给您请安啊……”

詹眷诚一听就知道是徒弟皇甫淳来了,于是走过去拉开了房门。

修铁路的几乎清一色的新学学生,工程师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学生,因此,在南口这里修建的车站建筑基本上是“西化”了,就是詹眷诚这个衙门,那修的也是洋里洋气的,这门把手就是西化的,可不是农村那种的门栓模式。

“师父,今儿天冷,我给您淘换来了一个热笼子,是用热水的,我试过了,放在被窝里能管上三个时辰呢!你在屋里也没有盘炕,这烤火的炉子可是管不了被窝的。您瞅瞅,正经的黄铜的,还是前朝嘉庆年的,我仔细瞅了瞅,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