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6 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2 / 4)
为国捐躯,他也依然暗暗将此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他明明只是一个凡人,可却以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无法承载精神的高度时,当理想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在血淋淋的现实前被击碎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朱厚照明显能够感觉到,李越已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了。他虽然将李越的躯干从尸横遍地的旷野带回来,可他的魂魄却始终徘徊在那里,得不到片刻的安定。可即便如此,他却没有沉湎于悲怆,开始自怜自哀,而是开始小心翼翼地讨好他。
朱厚照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一天会在李越身上,看到属于这两个字眼的举动。他刚开始还将之视为李越对他的接纳,可很快他就察觉到了不对。李越变得太快了,试问百炼而成的精钢怎会一夕化为流水。这是在他年少时绞尽脑汁,都希望得到的顺从和屈服。可当他真的得到时,心中却只有心酸。
他只是希望他的骨头能软下来,可到了最后,却是硬生生将他的脊梁折断。骨头碎裂的倒刺深深扎进他的血肉中,而他即便跪在地上,佝偻着身躯,却仍要忍受摧心剖肝的剧痛,一步一步朝他心中的道爬过去。
这种毅力太可怕了,可怕到就连万乘之尊都只能甘拜下风。他曾经打熬过他,放弃过他,也因此彻底失去过他。时至今日,他终于明白,他唯一能保全他的法子,就是尽可能地包容他。对李越来说,救这批人,等于是在救他的命。他已经因董大等人的死到了绝望的谷底,只有感觉自己能有赎罪之机,才能缓和他无边无际的歉疚。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答应他呢,这点子麻烦,他还担得起。
朱厚照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终于体会到了父皇当时的心情,两个人要在一起,总有一方要让步。有时,不是他们不得不退,而是他们不忍心不让。只要李越能好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他和李越根本上还是在一条路上,总不至于像他的母亲,闹得朝野不宁,怨声载道。
他的想法,张永虽然没有猜到全部,可隐隐瞥见了端倪。他眼睁睁地看着顾鼎臣灰头土脸从王帐中出来,不禁失笑:“这眼力见,这么点事儿,要是就能搬到李越,我们当初何至于吃那么多苦。”
张永和月池的关系十分复杂。当初俞家一案后,月池为了扳倒刘瑾,主动与他合作。可后来,刘瑾离京后,张永和谷大用就开始过河拆桥,他们俩后来虽察觉风向不对,又及时弥补,但追杀之仇毕竟是实打实的。更糟的是,谁能想到,当年刘瑾和李越斗得同乌眼鸡似得,如今也能好成这样。刘瑾肯为李越在金殿上慷慨陈词,而李越如今也和刘瑾颇为亲厚。俩人甚至还时不时聊天。
一个刘瑾本来就很难对付,如今又加上了一个李越,要是让他们前朝内廷串通一气,宫中哪里还有他的立锥之地。张永有心要给月池使绊子,可她如今成日做病怏怏状来博取圣上的怜悯,张太监一时也想不到法子,正苦恼间,没想到是月池自己将把柄递在他手中。
明蒙两方不可能因妇人们的闹腾,而暂停商议其他条约。明廷这方,自认为是胜者,当然要狮子大开口,索要大量的马匹、牛羊,来弥补这一场大战消耗的财政损失。诸如刘瑾等人,更深知这是一个将内政的重重矛盾转移出去的好时机。
军队人员不足,就去笼络羁縻蒙古人。朝廷财政吃紧,就从草原上大量掠夺财富。就连中原光棍娶不到媳妇,都可以将蒙古女人带回去。至于草原牧民在遭受内战后,能否承担这样的经济重负,他们不想知道,也自觉没必要知道。
但月池却不可能不在意,不仅是因为她心中残余的恻隐之心,更是因为这不是长久之策。她道:“要绝边患,怎可赶尽杀绝,你们难道就不怕狗急跳墙,再惹是非吗?别忘了,我们还需要鞑靼作为九边的屏障,阻碍瓦剌东进。鞑靼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实力。”
据此,她提出了相对公平的条款,一方面要求汗廷和各部落进献厚礼,以弥补军费的消耗,另一方面在通商之契上,她又注重保全鞑靼的利益。在贡市上,她提出,每岁一贡,汗廷献马十匹,亦不剌和满都赉阿固勒呼献马八匹,其余大小诺颜,大者献马四匹,小者献马二匹。而这些马会被明地官员划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上等马给官价十两,中等八两,下六两。此外,顺义王和大小千户承担约束之责,只要边境无恙,朝廷便会给予顺义王及大小千户一定赏赐,多是蒙古急需的布、绢、粮食等。
在民市上,众人商议决定先暂时在大同左卫迄北威虏堡边,宣府的张家口边,山西的水泉营边,开放三处民市。为了维持市场秩序,各部落首领需遣精兵三百,严防塞外盗窃抢劫等事宜,而各军镇的明军也会派遣官军五百,来维持市场内的交易秩序。除了商税之外,不可向两方的百姓索取钱财,违令者军法处置。2
鞑靼众人探听到这样的消息,是大喜过望,这可比他们想得要少得多了。可明廷众人却是满腹怨言。张永一逮住机会,就去找了朱厚照。
果然不出他所料,朱厚照看罢拟定的草案后,眉头深深地皱起。他不敢置信道:“这是李越的主意?他怎会这么做。”鞑靼人杀了他两拨下属,与他有不共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