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古玩市场疯狂买古董(1 / 3)

加入书签

潘家园的面积有六七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现在有3000多个固定摊位,养活从业人员近万人。

摊主包括汉、回、满、侗、维、鲜、苗、蒙古、藏等民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曾在这里买了一把民国的小锡壶。

泰国公主诗琳通、罗马尼亚总理、希腊总理也都先后光顾此地。

据说,韩国首尔古玩街有80%的货来自潘家园。

日本大阪古玩城的老板每月来潘家园一次。

一次就用130辆卡车拉走十几车货。

逛潘家园的老外多得很,很多摊主都会用英语讨价还价。

当然,那是21世纪的潘家园。

那会儿想捡漏,基本是做梦。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某男子晚上花18万买了一个青花瓷盘。

回去一看底部备注“微波炉适用”。

某人35万买了一个秦朝大鼎,回去仔细一看底部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但是此刻是八十年代初。

捡漏极容易。

马未都老爷子这样描述当时的潘家园:

“清康乾雍三代的官窑碗10元一个。”

“雍正青花大盘才卖16元。”

“一对清朝的红木椅子,比商店里的折叠椅还便宜。”

......

潘家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比如,别人拿在手里的东西,你不能问价。

要等别人放下,你再拿起来问价。

也不能因为被人捡漏就恼羞成怒,要认栽。

既然是江湖,就少不了传奇般的发迹故事。

潘家园里有很多老板,是老头老太太。

他们年轻时也许根本没想过当富翁。

本来只是想在晚年找个营生。

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结果就成了先富起来的人。

这里很多人就靠一块破布起家。

潘家园的发迹故事,那简直多的没边了。

比如说,有人花15元买了把剑,结果卖了60万。

有人花120元买了1副麻将,结果是象牙的,卖了90万。

有人花300元钱买了个碟子,经鉴定竟然是元青花,结果卖了160万。

还有人咬牙,花三个月工资买了张桌子,结果是金丝楠木,还是皇宫里用的,卖了420万。

......

潘家园是江湖。

但只是江湖的水面部分。

潘家园的水到底有多深?

要多深有多深。

随便举个例子:

一个老外造访了潘家园一家古玩店。

恰巧掌柜的不在,只有一个小伙计。

老外把店里的玩意儿倒腾了个遍。

也没有从中找到心仪的宝贝。

无意中却看到窗台上有个东西很是引人注意。

这是一只灰色的、圆形的、透着古朴的陶器。

老外把此物抱在怀里,仔细把玩观赏,爱不释手。

凭他的学识和经验,断定这个器物应当是一件汉代的陶罐。

具体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活器皿还是祭祀用品?

一时说不准。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这个物件的体征很像“无釉灰陶”的制品。

应该是属于西汉早期的用器。

从物理的角度上看:此陶罐的内外斑斑驳驳地遍布附着物。

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包浆”或者叫“皮壳儿”,说明是个老物件。

老外非常敬业,心也很细。

从陶罐的内壁上小心翼翼地抠下一小块附着物。

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尝了尝。

这可不是什么怪癖。

考古学家在没有任何仪器帮助的条件下。

只有用自己的味蕾去鉴别器物局部的PH值。

很快,老外的舌头就告诉他。

此附着物是碱性的!!!

证明它应该出土于中国的北方!

那可是一个出皇帝的地方啊!

这陶罐值大钱!!!

今天要捡漏了啦!

哈哈哈~~~

老外有了结论后,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了。

他听说中国的古玩商很老到!

不能让他们看出来自己对此物的钟爱!

得学会顾左右而言他。

就在老外认真思考的时候!

古玩店的伙计却一把将这个陶罐抢了过去。

还厌恶地看着他。

这下老外急了。

看来机会不等人,当断不断,后悔莫及!

他只好单刀直入,用生硬的中文说道:

“朋友,这件东西我买了。”

“不卖!”

“你们不是在开古玩店吗?为什么不卖?”

“师傅不让卖。”

老外急了,说道:

“你师傅又不在这儿,而且我可以给你一些好处费。”

伙计说道:

“你如果非得要这个罐子,我可以送给你,但是绝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