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短视频时代的内容法则(1 / 3)

加入书签

刘琳找到了在镜头前面表达自己的感觉,接下来的拍摄变得简单起来。

林淼愈发地感受到,如今的时代真的是一个人人可以成为明星的时代。

只要你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人设,并且有着向外输出的能力,就可以做到。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向外输出的能力,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创作的能力。

因为大部分的时候,人的眼睛都善于观察别人,而非内省自己。

自己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这是其一,其二,输出需要借助平台、技能等外力条件。

所以,即便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IP,但能否传播起来,大概率还是需要借助专业团队的辅助。

这就是当下短视频时代的内容诞生法则。

有点像过去的电视台开始关注民生新闻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当摄像机镜头更多地来到老百姓身边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内容生产的巨大进步。

短视频时代尤甚。

它更加强大的因由在于,创作它的机构已经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专利。

这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对仅仅只有四人的“樱花社”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几天的实践下来,林淼最大的收获就是他渐渐有了自信。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所长,来挖掘生活当中的优质内容,并将其表达出来带给社会,向社会传递一种非常有辨识度和稀缺性的正能量。

而且真知一定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林淼如今就有了这么一个认知:价值输出一般有这么三个层次。

拿刘琳来说,第一个层次,就是她作为一个普通的90后志愿者,为了抗疫而坚守岗位,奉献自己。

第二个层次,故事的细节和质感。比如,刘琳和她妈妈的关于那张儿童画的故事,比如这晚所拍摄的志愿者们制作爱心宵夜并送到值班者手上的细节。

概括本质的话,第一个层次属于“有这么一个事”,只要表明它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就有了输出的价值。

第二个层次属于“这件事原来是这么来的”,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逻辑性处理,也就是让受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将价值放大。

第三个层次最厉害,也就是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发人深省。比如刘琳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工作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欢喜心”。这属于价值传播的最高级。

对创作者而言,三个层次如同登山,越往上越难。

仅仅通过声优和志愿者这么两个故事,林淼已经摸到了内容创作的门道。

拍摄进行的十分顺利。

到了晚上十一点多钟,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林淼当晚的拍摄计划。

这是一个有眼泪,有温度的夜晚。

不但拍到了刘琳和李学松这样的志愿者代表,还拍到了陈芳和她老公的爱心宵夜,构成一幅抗疫志愿者的温馨画卷。

“今晚上辛苦你们了。”林淼收工的时候跟志愿者们打招呼。

“你们更辛苦,”刘琳说,“我们的辛苦毕竟还有你们来记录,可是你们的辛苦人们却看不见。”

这话听了不由让人为之心动,多么会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的女孩。

看来,这是作为一个优秀志愿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过去,林淼从来没有意识到,做一名志愿者,或者网格员,原来也是需要有“天赋”这种东西存在的。

是的,爱别人也是一种能力。

本来林淼都准备要走了,听了这话又转过身来,招呼志愿者们:“咱们合个影吧?”

林淼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龚凡宇架上摄像机,并调到4K的模式,“用摄像机代替照相机了,回头我抠帧。”

说完摁下录制键,然后自己跑到合影队伍里头。

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却都在传递着喜气洋洋的轻松情绪。

一张别致的“合影”完成。

“你们今晚表现的真棒,点赞!”林淼冲志愿者们由衷赞叹。

“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发挥的这么好吗?”刘琳露出年轻人俏皮的一面,雀跃着问。

不等林淼作出回答,刘琳就自揭答案:“因为带着口罩,哈哈哈……”

林淼挠挠头,不置可否,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就是了。

“明天我们还要继续拍摄的,早上8点半在你们社区门口见。”林淼不忘约定明天的工作安排。

刘琳冲林淼做了一个OK的手势。

一个小伙子风风火火地从马路对面跑了过来,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差点撞到刘琳。

“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想问一下,你们能否帮我一个忙?”小伙子带着期盼地问。

刘琳回头一望,道:“别着急,有什么需要慢慢讲。”

“是这样的,我现在打不到车,我要到晴川假日酒店,你们能否送我一下?”小伙子说着指了指他们旁边的大G,“我可以付钱的。”

刚打开车门正准备装器材的邵琪琪听到也忍不住打量一下这个冒失小伙。

刘琳问了一句:“你是医务工作者?”

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