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波又起(1 / 3)

加入书签

叶昀所料不错,她下午派人去打探消息,果然见苏家的事都给传开了,她不知道,其中自然有荀筠暗中帮助的缘故。

现在全城暗地里都在讨论这件事,崔家几乎是千夫所指,说起苏家,苏靖忠是当朝宰相,才华盖世,长子尚武,驻守边关让鞑靼铁骑尺步不前,次子通文,口若悬河,通使敌国,与程箫是一时双璧的人物,程箫被称为京都第一公子也是在苏允儿二哥死后的事。

那苏霜儿和苏允儿的人物,一个是名门闺秀的楷模,一个是许许多多的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所在。

苏家无论哪一个人拿出来都比崔家人优秀。

崔元倒是有一些政绩,可崔浩和崔莹莹在京城名声很不好,一个风流纨绔一个善妒苛刻,他们在京城得罪了不少人。

这年头,雪中送炭的少,痛打落水狗的人多得是。

崔家一下子被推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

渐渐的,忠良被诬,奸臣当道的说法又此起彼伏,连带朝廷乃至皇帝的名声都不太好,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拥戴出现了裂缝。

等到苏霜儿拿着状纸跪在皇宫端门前要求重审苏家之案时,很多学子百姓纷纷附和,再有一些曾受过苏家恩惠的人,也上书朝廷,还苏家清白。

皇帝压根没想到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

他以为那个鞑靼奸细只是崔元盗卖物资贪污受贿的同伙,哪里知道这还牵扯出苏家的事来呢。

一时恨得牙痒痒。最开始他埋怨起苏游来,只是想了想,苏游也只是奉命行事,人还是他指派的。紧接着他回想起荀冲来找他要人查案的事,怀疑是荀冲暗中做的手脚,但回想起当时荀冲也是被一些官吏怂恿来找他时,他又觉得怪不到荀冲头上。

再者,秦州军仓被盗一案,刑部已经跟了很久,他不认为荀冲有那个本事布这个大个局。荀冲的班底有些什么样的人,能力怎么样,皇帝一清二楚。

唯一可能的是….白坚针对崔家下的手。

这个念头在皇帝心里转溜了很久,他还在琢磨时,京城的风向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苏家功高震主,太子暗中指示崔家对苏家下手的说法传得神乎其神,愈演愈烈。

皇帝一口血差点喷出来。

这下他又觉得白坚不是背后主谋。白坚是崔元的学生,崔元与白坚并没有什么仇恨,原本崔元致仕后,下一任内阁首辅几乎就是白坚,白坚不至于费这么大劲把崔家拉下马,顺带连太子也捎上,他没这个本事动太子。

太子倒了谁最有利?

荀冲!

这个问题又回来了。

皇帝怎么都不相信他那榆木脑袋儿子有这样的本事。

所以他左思右想都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难不成是巧合?

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崔家之事。

白坚、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等人都在列。

此时的内阁次辅是一个年纪比崔元还大的老臣,现居内阁阁老领国子监祭酒,对于朝政多是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非是一个干吏,但绝对是个忠臣。

他名叫齐商。

原本齐商过一年就要退了,他肯定比崔元早退,故而他绝没想过自己会当内阁首辅,可崔元出事后,他从次辅升为首辅,也顺理成章的事。

皇帝问此事怎么办时,大家齐齐看向齐商,齐商德高望重,是大雍声望仅次于林太傅的老臣,只是他平日不太管事,所以提及他的人不多。

齐商面对皇帝的质询,和其他几位肱骨之臣,摸着全白的胡须沉思起来。

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君臣围在御书房内一炉上好的金兽碳炉坐着,人人脸上被碳火照耀得通红。

“圣上,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苏家的事恐怕还得重审!”齐商一句话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皇帝歪着身子靠在塌上一只兽皮袄上,眯着眼没说话。

沉默了半晌,整个御书房没有一个人出声。

皇帝忽然砸了咂嘴,看向白坚,“白爱卿,你觉得呢?”

白坚先拱了拱手,沉静的面容看不出太多的情绪,只是略略思索回道:“如今民心所向,审是要审的,只是不能牵连太多!”

白坚话音一落,皇帝眉心动了动,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皇帝笑了笑,“好,白卿,着你为三司会审主判官,瞿卿和曹卿为辅,三人审理此案!”

“臣遵旨!”

白坚、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齐齐跪下领旨。

旨意一出,朝野的议论声总算是平息了不少,大家纷纷对朝廷重拾了信心。

只是有一个人夜不能寐,焦头烂额。

太子喊上了自己的舅舅殷侯爷和殷逸来到了太子东宫商量对策。

“父皇点了白坚为主判官,白坚是十二弟的人,定然想方设法来拖我下水!”太子靠在书案上苦笑。

殷逸的父亲殷朝山则问道:“殿下,苏家的事,你可有什么把柄落在崔家那?”

崔家现在是弃子,保是保不住的,只能想办法把太子摘干净。

“只要没什么实质的证据,您就没事!”殷朝山分析道。

太子没说话。

殷逸却插嘴道:“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