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只还四贯 -(1 / 2)

加入书签

“砰!”

李夔的右手,在面前的桌案上重重一拍。

这声爆响,让一众正朝苏锦奴围拥上前的恶少,为之一愣。

这时,他们听到了一句更令他们惊骇不已的话语。

“此等借贷,事先未曾告明,又暗设驴打滚利钱,盘剥得如此厉害,焉可作数!”

斑鸠转过头来,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目光,望向那敛眉瞪目的李夔。

“李……,李官爷,你这话说得,可是……。”斑鸠结结巴巴地回道:“我等向是如此经营,且连县令段叔澄亦是同意,怎地你……”

斑鸠这段磕巴不已又没有说完的话,其实包含了多层信息。

第一点,就是这种蒋家质库开出借据,历史悠久,向来如此经营,并不是专门针对苏锦奴一人。也就是说,在她之前,这般敲诈盘剥的手段,还不知道套住了多少人呢。

第二点,就是蒋家质库这种奸诈狠毒的经营模式,虽然丧尽天良,却是连官府都承认并加以保护的,那位一直未曾谋面的县令韦叔澄,就是蒋家质库的最大保护伞。

第三点,蒋家质库已然打通了当地最高等级的关系,并受到了此地最高长官庇护,你李夔一个小小的不良人,竟敢私自阻止此事,岂不在与韦县令作对么?

李夔环视众人投来那怨怒不善的目光,却是冷冷一笑。

“某自任官府不良人,自当秉公处事,保护良善,岂可任由尔等胡为!”李夔说到这里,却又话锋一转:“不过,这等借据,你们双方既已签订,若是完全置之不理乃至重签,亦是麻烦得紧。不若双方各退一步,达得协议,方是最好。”

李夔的话,让苏锦奴与斑鸠等人俱是一愣。

各退一步?

这是怎么个退法?

“李官爷,你的意思是……”

李夔直视着斑鸠的双眼,沉声道:“按李某之意,苏姑娘本金要还,规定的600文利钱要还,但其余的驴打滚之利,却是断断不可这么多。”

“哦?那依官爷之意……”

李夔向他伸出四个手指:“驴打滚的利钱,只可算四百文。也就是说,苏姑娘要还你们的钱数,总计为四贯。”

斑鸠闻言大急:“李官爷,这可如何使得!要知道,原本总利加起来,可是要五贯四百四十文啊!看在官爷面上,小可就往后退一步,把后面的四百四十文省了不要。但这五贯现钱,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拿到!若不然,小可该如何向蒋掌柜的交差啊。”

“官爷,我等还要在蒋掌柜手下吃饭,这钱钞短了这么多,只怕掌柜不依啊!”

“是啊,官爷这般短屈我等,岂不是生生坏了规矩么?”“官爷在上,也要休谅我等索债不易啊……”

一众恶少亦是七嘴八舌插话过来。

李夔扫了众人一眼,冷冷回道:“尔等这般说辞,难道不懂我大唐律法么?《大唐律》规定:凡质举之利,收子不得逾五分。后出息债近其倍,则官府不理。”

李夔的这句话,让一众恶少面面相觑。

而见众人这般表情,李夔心下,却是暗自发笑。

因为他说的这段律法,这前一句,是在初唐到盛唐时,官府所定的规矩。也就是说,官府最高规定的利率为5%,否则这借贷条款,便可不作数。所以说,象现在这张借据上,写的什么十分驴打滚利,官府是可以不与承认与保护的。

这句话,李夔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现在这个晚唐时代,这样的官府定规早已是形同虚设,根本无人遵守。不然的话,那蒋掌柜也不会这么大胆地在借据上写出要十分利钱的字句。

而后面这句话,则是李夔的悄悄篡改。

因为根据唐律,此原话为:“后息债近过其倍,若回利充本,官不理。”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若利息超过本金之后,再计息索债,包括计复利(也就是所谓的驴打滚),官府都是不予承认并保护的。

而现在的情况,斑鸠等人索要的利息,共计两贯四百四十文,只是接近却并没有超过本金的三贯钱,从法律上来说,还是有效的。

所以,李夔在这里刻意打个马虎眼。

他煞有介事地告诉这群不学无术只得拳脚的恶少,说他们索要利钱接近本金,亦是违法的。这般说辞,不过是用来刻意威吓他们的罢了。

其实呢,在这晚唐时代,这后一句律法条文,亦已是一句空话而已。

据《唐会要》记载,早在中唐之时,也就是唐文宗太和年间,长安与洛阳两京之中,就有举债之人,利息超过了本金十倍以上,更可怕的是,这样的高利贷甚至可以绵延数代,“主保既无,资产亦竭”,负债者直到家破人亡,都未得把债款付清。

李夔见这般恶少被自己连唬带吓,已是六神无主之状,便继续趁热打铁:“你也不想想,你等强索恁多利钱,先在官府之处,律法便是不通。现在虽是民不告官不究,但若索借者向官府告状,必给你们的主家掌柜带来不必要麻烦。二来,这还款数额如此之大,借款人必是一时难结,从而百般推脱。你等想要立即索足钱息,亦是极为不易。故某认为,与其这般难做,还不如再退一步,争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