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缺钱的工部(1 / 2)

加入书签

李景在军械司被郑克臧批头盖脸骂了一顿,但李景毫不担心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军械司出了什么变故,原来殿下只是因为人手不足发怒。

等郑克臧骂的差不多后,李景连忙躬身上前脸上露出为难神色解释道:

“殿下,缺钱啊,每年给军械司的预算只有那么些,却要承担大量的生产任务,难呐。”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见郑克臧陷入沉思,委婉地提醒道:“之前按殿下旨意来弄套管刺刀已是透支了些预算。”

听到此处郑克臧反应过来,皱眉心中暗道若真如李景所说,这预算制固然可以节约成本,但同时也限制住了军械司的扩大和创新。

原本历史上的清朝便是如此,每门炮都有固定的预算,康熙年间是多少到乾隆年间还是多少,这期间物价却早已上涨几倍,导致军械制造困难,创新更是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愿意自己贴腰包去研制发明新武器。

想明白其中的关窍后,郑克臧略微沉吟了一下道:”这个预算定价每三年核准调整一次,同时要预留出余地,不可卡的太死,你去告诉参政司是我的意思让他们拟个细则出来。”

他顿了顿,“招募人手扩大规模这事,你们工部拟个预算出来,让参政司审议。”

不就是钱的事情吗,实在不行就从他的从内帑中出,他现在不差钱,能用钱解决的事都好说,但这炮架车的产能必须得赶紧上去。

想到此处,他看了看李景问道:“我记得父王初登位时,工部统计过一次东宁各地水文信息,得出的结论是东宁溪川河流高低错落,可用水车借用水力,却不知为何最后没有实现?”

李景苦笑一声,“还是一样的问题,工部的水利工程设施也都是专款专用,况且那时以开垦灌溉为重,水车这等作用于工坊之物得不到重视。”

郑克臧略带深意地提醒李景,“现在各地都在新建糖寮作坊,有些规模大的作坊人力达到上百,耗费颇大,何不与制糖局谈谈此事?”

李景闻言精神一振,谁人不知制糖局后边最大的老板就是您老人家,有您这番话还能不成吗。

但其实郑克臧并无出面的意思,按照商业规则来说也是水车更能节约成本。

他希望最终促成工部与制糖局合作的不是基于他的命令,而是根据商业规则降低成本而做出的自发选择。

将水车的事情交代下去后,郑克臧又问李景在琼州设立造船厂的事情如何了。

设立造船厂的事情乃是经过参政司议定,郑克臧批准的事情,户部是专门给了预算的。

如果李景还拿预算不足说事,郑克臧觉得有必要换一个工官了。

好在李景没有让他失望,“负责选址的官员已随杨总督一起去了琼州,另外英圭黎和濠镜澳送来的船匠昨天也到了东宁。”

郑克臧一听来了兴趣,“哦?船匠们都到了?”

李景躬身道:“是,臣安排他们今天在天兴造船厂和工匠们交流,以求有所进益。”

“好得很,走现在去看看。”

郑克臧一贯的雷厉风行,造船是现在的第一等大事,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所有细节。

在走之前他又给谢安生出了一道升级版的题目:仿制从英国人那里交易过来的燧发枪。

东宁此时造炮的能力很强,但说起火铳技术就不如很多国家了,这一点实际上在万历年间朝鲜战争中就有了端倪。

当时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明军,大炮精良先进经常将日本军队轰的嗷嗷叫。

但反过来日本自制的火铳却要比明军精良许多,万枪齐发下明军也损失惨重。

大明是很重视火炮的,东宁一脉相承有许多优秀的铸炮人才,能熟练掌握红衣大炮这种先进纺锤形前装加农炮的制造技术,可以说制炮技术并未落后。

但火铳就不一样了,东宁自产的火铳尚比不上日本生产的倭铳,更遑论与西洋火铳和西亚鲁密铳相比了。

郑克臧思索过这个问题,既然火绳枪造不好那就算了,咱们就直接学造燧发枪,争取对其进行改良。

留下因为接受了新挑战而一脸跃跃欲试的谢安生,郑克臧与李景间赶往天兴造船厂。

而在天兴造船厂内,第一天来报道的西方船匠们和这里资历最老的大匠尤未道争辩了起来。

这可把负责翻译的礼部通事给累够呛,但职责所在他也不能不翻译,于是在造船厂内出现了回合制吵架的诡异景象。

“建造福船更适应我东宁情况,造水朋船所需巨木大料我东宁开采困难,况且水朋船帆多且大,我东宁也不产麻。”,头发已参杂着银丝的尤大匠以不屑的语气向对面的红夷船匠说道。

英圭黎带队的创建约翰逊耸耸肩,语气轻蔑道:“据我所知,贵国称之为宝船的大福船的制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造的福船无论是吨位还是所能携带的火炮数量根本无法与两百年前贵国造的大福船相比,也比不上水朋船。”

约翰逊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在他知道自己被中国人雇佣造船后就仔细研究了这个国家的造船历史和造船现状。

他语气肯定地道:“贵国刚刚收复了琼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