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6章(1 / 2)
德川家纲担心有人利用皇室的影响力对幕府做文章,思虑再三之后,决定还是要亲自跑一趟京都,以确保事态不会继续失控。
他坚信只要自己在京都露面,便可让诸多对幕府不利的传闻不攻自破,挫败所有针对自己的阴谋。
毕竟在这个国度内,自己才是真正的统治者,不管是起兵造反的九州叛军,还是其他隐藏在暗处的阴谋家,都只是即将被碾碎的虫豸罢了。
德川家纲的想法是没错,但他的确有些高估了自身的实力,特别是经过半年战事之后的幕府军,在心态和气势上都已远远不如刚开战的时候了。他这一走,没法再对九州前线的战况作出及时反应,不可控的因素就大大增加了。
德川家纲刚踏上去往京都的行程,消息便通过某些秘密渠道传回了九州。九州诸藩随即便启动了准备好的宣传攻势,利用细作在关门海峡两侧的战区散布消息,称德川家纲因重病无法指挥作战,已悄悄撤离前线返回江户。
而类似的传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如幕府内部发生了政变,德川家纲被其家臣软禁,目前已沦为了阶下囚。
还有消息称德川家纲已秘密前往四国某地,准备与九州联军进行停战谈判,届时幕府将向九州诸藩割让四国地区的治权,作为换取和平的条件。
最离谱的传闻甚至称德川家纲突然病逝,幕府在确定继任者之前决定秘不发丧,但很快就会主动撤军停战,放弃征服九州的目标。
但无论是哪一种传闻,幕府即将撤军,以及幕府准备放弃本州西部和四国地区,几乎都是必定会出现的两个要素。
这些无头无尾的传闻也未必有多高的可信度,但问题就在于当事人德川家纲已经离开了前线。而且他为了不影响军心,还是特意安排了秘密出行,知道他行踪的人其实不多。
这就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对幕府极为不利的局面——德川家纲本人此时无法出现在前线军队面前,撇清这些刻意制造出来的谣言。
而幕府即便在此时公布德川家纲的真正去向,但由于无法由其本人出面证明,反倒是会坐实了那些耸人听闻的传言。幕府对此作出的所有解释澄清,都极有可能会被听众认为是故意掩饰真相的借口,反而是加重了传闻的可信度。
此时幕府军中很多人都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在统帅失踪之后,这场讨伐九州的战争是否还要继续打下去,自己在前线跟敌军拼命搏杀还有没有意义?
一旦有人开始琢磨这种问题,军中的士气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慑于幕府权威,不得不出兵助战的小藩,此时肯定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如果在战争结束时没有保存下足够的军事力量,那么自己的领地很可能会在战后被其他强藩吃掉连骨头都不剩。
开战之前和终战之后,无论哪一方胜负,都是强藩吞并弱藩最为密集的时期,这是早就被日本数百年内战史证明的客观规律。这次幕府与九州开打之前,九州内部也先完成了一轮大规模的吞并,原本的三十多个藩上演了一波大鱼吃小鱼的戏码后,最后就只剩了目前组成九州联军的五大家族掌权。
不管是拒绝成为强者的盘中餐,还是打算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盘中餐,这个时候保存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近期在关门海峡一直保持防守态势的九州联军,却罕见地向幕府军的阵地发起了主动进攻。
这种做法的确是大大出乎了幕府军的意料,因为九州联军在正面战场上是采取守势为主,主动出击的行动几乎都是从海上突袭幕府大后方的补给线,极少会将幕府军的前线阵地和军营作为目标。
而这种异乎寻常的举动,也被一部分幕府官员和将领解读为九州联军真的知悉了德川家纲的情况,知道幕府军没有统帅指挥,才会有如此大胆的行动。
九州联军在正面战场上主动出击,这本是幕府军消耗对手兵力的绝佳机会,但由于德川家纲此时不在阵中,加之各种传闻起了作用,幕府军中不少人已生出了自保的心思,根本就没有了与九州联军展开决战的念头。
因而对于九州联军发动的这轮攻势,幕府军竟然罕见地没有出击应战,只是闷头守住己方阵地,尽可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这场交战虽然未让九州联军取得多大的战果,但大大地提振了士气,一扫几个月来只守不攻的窝囊。而没有出击应战的幕府军一方,则是正好相反,似乎都在等待幕府下达命令撤离九州。
聚在福冈城的几位大名得到前线的战报后,都是大为振奋,同时也对石家父子的运筹帷幄赞叹不已。
海汉派人前往京都与皇室秘密接触的详情,石迪文并未向九州诸藩通报,只是告诉他们,京都那边近期会出乱子,可能会让德川家纲不得不暂时离开前线,而九州联军的反击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展开。
至于在幕府军中散布谣言,当然也是九州联军反击的一部分。若是没有这些手段提前动摇了幕府军的军心,九州联军这种正面出击可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反倒有可能会变成几位大名最不愿意见到的消耗战。
而石迪文给出的下一步指示,就是让九州联军乘胜追击。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