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4章(1 / 2)
张千智又何尝没想过把任务分派给下面的人去办,但他认为自己这个特殊行当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极高,如果招募工作不亲自把关,实在有些放心不下召来这些新人的质量。
到时候召来的新人要是出了问题,说不定还得自己去擦屁股,反而会多出不必要的麻烦。
但筹备多时的招募被其他行业这么一冲,最终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由此所产生的倦怠也让他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如父亲所说那样,其实没有必要做到事事亲历亲为,而是应该以完成既定任务为优先目标。
张天贵问道:“你可知为何家里近日来了如此之多的访客?”
张千智道:“父亲在造船业耕耘多年,为国立下大功,且带出徒子徒孙无数,可谓桃李遍天下,这些访客也是想利用父亲在业内的人脉和声望替他们办事出力。”
张天贵点点头道:“你师从何大人,在安全部也干了三十年了,难道你就没带出一批可以信赖的下属吗?你在业内的威望,还不能驱使他人替你尽心尽力办事?”
“你不对下面的人委以重任,又如何知道他们的办事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你的要求?你有没有想过,何大人这项任务要考验的对象,可能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
这几句灵魂拷问,真是让张千智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这几个月为了完成招募任务而绞尽脑汁,属实是有些钻牛角尖了。
思路打开之后,张千智当晚便起草了一份文件,内容就是招募相关事宜。翌日到了衙门,他便吩咐下去,将这份文件用电报发送至各地的分支机构,着令各地负责人限时办理。
文件中要求当地机构推荐五到十人,外勤人员优先,以进修的名义暂调至海南总部就职。同时各地机构也可立即开启新一轮的人员招募,以补充人员调职后的空缺。
与其寄希望于招募新人来培训,倒不如从全国各地征调现成的人员。这些人到了海南之后很快就能形成即战力,人员缺口的压力也能暂时分摊出去。
当然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印度洋情报站肯定不在此次征召对象之列,毕竟负责人黎德昌现在能用的人,几乎都是隶属于星岛大区的安全部机构,根本没法完成总部征调人手的要求。
从海南发到普吉岛的电报中,也只字未提征召的事,只是让黎德昌在尽快当地招募人手,早日让机构正常运转起来。
黎德昌看了这份由特战师代收后送来的电报,只能是连连摇头,总部这一纸命令倒是简单,但要在这边招人又谈何容易。
钱天敦的部队在去年占领普吉岛的时候,这里本来就没什么原住民了,岛上几乎都是特战师的人马。
虽然过去一年间也陆陆续续迁入了一些移民,但其中有一多半其实是特战师的军属,仅有大约三分之一是从各地迁来的移民。
特战师性质不同于普通部队,几乎等同于钱天敦的私军,新兵招募也会以军属为优先兵源,因而子女大多都会子承父业,选择加入特战师为就业方向。
这些年轻人往往在十七八岁就报名入伍,只要身体条件达标,一般都能顺利进入特战师。当满三年兵之后,其中佼佼者便会得到军校进修的机会,成为预备军官。
这种代代传承的形式,非常有利于那些有志于在军中发展的军人子弟,因而这些人往往不会把军队之外的就业作为优先选择。
就连女眷,也多是进入特战师附属的医疗卫生、文教等单位就职。特战师本身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外界难以想象的数量,待遇也丝毫不差。
而黎德昌所能给出的招募条件,相较特战师可没什么优势,也不太可能会被本地人才作为择业的第一选择。
他已经找钱天敦谈过这事,但钱天敦当然也不会乐意主动将手下的精兵强将往外推,更何况特战师的主要情报来源其实是军情局和师部下属的侦察部队,对于安全部的依赖本就不多。
更何况在普吉岛设立安全部机构的目的,除了搜集印度洋地区的情报,还有一个众人皆知但都不会宣之于口的原因,那便是就近监督和监视特战师,确保执委会还有军方之外的信源,能获知这支精锐部队在海外的实际情况。
钱天敦不给黎德昌穿小鞋,就已经算是十分配合了,再进一步的要求就只能是奢望了。
所以黎德昌虽然想了些办法,但最终并未从特战师这边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钱天敦也仅仅只是表示不反对他在退伍军人中招募人员——至于特战师的现役军人就别瞎打主意了。
而普吉岛附近的国家,语言文化不同于海汉,且人员的根底背景难以调查,就算肯来当差,黎德昌也是不敢收的。
如果要放心大胆地招募人手,那似乎就只能“就近”选择两千里外的星岛了。毕竟在普吉岛周边两千里范围内,星岛就是唯一一处海汉治下的大型人口聚居地了。
更何况星岛算是黎德昌的故乡,对当地情况也算是知根知底,要比别处容易操作得多。
黎德昌虽然不想事事依赖家里帮忙,但在星岛招人这事,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能再次求助于父亲黎大贵,请他在星岛代为操作。
星岛人种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