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2章(1 / 2)
陶东来沉声道:“一二十年……那你还真是挺乐观的。按照执委会的预计,能用一两代人的时间完成对大明统治区的消化和改造,就算是很顺利了。毕竟大明统治天下两百多年了,就算改朝换代,遗留下来的影响力也不会说没就没的。” “你也注意到了两地的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海南岛的治理经验,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到大陆地区,更不能单纯以此为依据来推测天下大势。这其中的道理,你自己琢磨琢磨。” 陶弘方听了之后思忖片刻,便对这番话有了一些领悟。 相较于大陆地区,海南岛的环境显然更为封闭,大明在当地的影响力更容易被消除掉。但大陆上与大明统治区直接接壤的地区,根本就无法隔绝来往,想做到这一点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明维持了两个多世纪的统治,给天下民众造就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大明才是正统。这样的观念就足以让大明维持败而不亡的状态,一边舔舐伤口,一边等待反击的时机。 陶弘方能意识到两地环境不同,其实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只是与治理国家几十年的父辈相比,他的理解肯定没有那么深刻。但在得到陶东来点拨之后,他便立刻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陶东来继续说道:“不过世事无绝对,或许我们这一辈人认为这是短时间无法达成的目标,但等到你们这一代人执政的时候,形势已经有了变化,一切就能水到渠成了。” 陶弘方道:“孩儿以为,如果我国将注意力都放到取代大明这个目标上,或许能加快这个进程。很多人抱残守旧,那是因为大明还在,如果大明彻底没了,民众断了不切实际的念想,自然天下可定。” 陶东来道:“国家能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优先用来对付大明,我国就必须放弃海外扩张相关的很多计划,这会导致我们未来与其他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竞争时处于下风。” 陶弘方道:“所以父亲也是支持先外后内的发展策略?” 陶东来不置可否道:“我支持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更有利的策略。” 海汉的长远发展目标是什么,其实陶弘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不止一次听父亲谈及过。 过去千年间,朝代不断更替,但中国一直是东方世界最强大的帝国。而海汉的目标,便是将这个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让中国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天下归心,四海臣服,八方进贡,万国来朝,这样的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在过去三十年间,执委会却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实现这个愿景。 翌日,众人正在享用早饭的时候,石迪文带来了一个消息,陈一鑫发来电报,他的船队已经到了长江口,距离舟山还有三百里左右,预计在天黑之前就能抵达定海港。 陈一鑫管理的北方大区与三亚之间的距离,要比位于南海的星岛大区更远,迄今仍是海汉版图上的边陲之地。 也正因为路途遥远,陈一鑫这些年回三亚述职的次数不多,与执委会关系也说不上有多紧密。 如果仅凭他自己的资历和人脉,在众多想要进入执委会的候选者当中毫无优势可言,从竞选中胜出的机会寥寥。 不过陈一鑫背后有钱天敦和军方的一众大老支持,再加上与之利益捆绑的工业党,才合力将他抬进了执委会,让他顶上了王汤姆远走北美后空出来的位子。 此次新一任执委会北上杭州,除了出席当地举办的国庆庆典活动之外,还将对迁都计划及国家发展路线进行讨论。陈一鑫作为新成员之一,自然有义务到场参与。 陈一鑫从山东半岛南下来舟山,只有回三亚航程的四分之一左右,今后从三亚迁都到杭州,对他个人而言倒是方便了许多。 早饭之后,执委会众人在石迪文的带领下,就近参观了定海港海军基地。 作为海军东海舰队用了二十年时间逐步建设完成的大本营,定海港基地各种设施齐备,并且还拥有海南岛以北规模最大的造船厂——舟山船厂。 舟山船厂拥有多个大型船台和船坞,除了为东海舰队建造各式作战船只之外,同时也常年为北方大区、福建、台湾等地的海军船只提供维修维护。 尽管这些地方都有隶属当地的造船厂,但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仍较舟山船厂有一定的差距,有一些大修作业仍需到这里才能完成。 石迪文带着众人来到其中一处船台上,指着正在忙碌的工地道:“各位,你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正在铺设中的光荣级二号舰的龙骨。” “得益于我们在建造一号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二号舰的工期会较一号舰缩短大约三个月左右,建造成本也会降低两成上下。” “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年底前我们就能看到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