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8章(1 / 2)
第2518章
大明分封到地方上的藩王虽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基本没有继承王位的机会,所以这些藩王对于改朝换代的看法,跟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对崇祯来说,改朝换代意味着朱家丢了天下,他也不再是统治天下的君王,将这形容为天塌了也不为过。而对于没有什么实权,一辈子只能待在封地的藩王来说,却无异于打破了囚禁自己的牢笼。他们从此不用再受皇室规则约束,不用再对着可笑的圣旨行大礼,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封地,可以与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去实现很多以前不敢去想的事情。
当然了,在此之前,藩王们必须得先处理好一件事,那就是与海汉的关系。如果得不到海汉的支持,甚至成了海汉的敌人,那他们以后的日子很可能还不如以前当藩王的时候好过。
是明智地成为海汉的拥趸,还是拥兵自重与海汉对坑,藩王们当然都有选择的自由。而真正的聪明人早在大明形势不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与海汉暗通款曲了。而且那时候藩王手上有更多的谈判资本,所以派到三亚的代表甚至还能得到陶东来的亲自接见,这也是陶弘方知晓相关内幕的原因。
虽然当时尚在念书的陶弘方还不太明白朱家藩王派人来三亚的目的,但后来随着见识增多,他慢慢也就能理解这些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了。
有的人想要取代崇祯,主动充当海汉接管大明天下的傀儡。有的人想依附海汉,就算保不住藩王的封号,也要保住自己家族的财富和在地方上的特殊地位。
当然了,也会有自视甚高的野心家,希望借着天下局势变化的机会与海汉合作,为自己争取到比藩王更好的待遇,比如成为海汉平定天下的功臣。这些人之所以认为自己能有这样的资格,是因为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有了一个不是藩王却胜似藩王的成功范例。
陶弘方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在私下对自己说过,大明有很多人都憎恨许心素,但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许心素出卖了大明的利益,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法让自己也变成许心素。
换句话说,如果能像许心素一样在地方上权势熏天,甚至视皇权圣旨如无物,那恐怕很多人都会争相与海汉合作。哪怕这其中的有些人是血统纯正的朱家后裔,也还是会有压制不住的野心想要实现。
但当时海汉的影响力仅局限于南部沿海地区,而对于大明藩王们所在的北方地区就力有未逮了,也不太可能在这些地方扶持出一个类似于许心素这样的地方割据势力。不过通过这些暗中往来,海汉也由此掌握了一些特殊的资源,将会有助于今后接收原属大明的统治区。
陶弘方道:“如今大明只剩了京畿附近的地区还有象征性的统治权,这些分封在外的藩王,如果不想被赶回去跟崇祯挤在一片屋檐下过日子,那就得想办法自谋出路了。但留给他们的选择着实不多了,如果不主动谋求与我国合作,那就只能等着慢慢变成乡下土财主了。”
白乐童道:“说到这个话题,那也必须要夸一夸我国的宣传手段了。据我所知的情况,像海汉时报这样的官方报纸,销售范围早就不局限于我国的统治区了,在大明也有相当数量的订阅者,而这其中又有大部分都是有权有势的社会上层人物。报纸上刊登的各种消息,有很多藩王也能看到的。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慢慢明白我国的强大之处,时间一长就不免会动了各种心思。”
海汉能给的,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给不了。人心很复杂,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朱家的王爷们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也算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水到渠成之事。
不过那两名军官到底是护送哪位朱家成员南下,几个年轻人没有更多的信息,当然是猜不出来的。而他们顾及自己身份,也不可能再追出去调查此事,当下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闲聊一番。
当夜无话。翌日一早,众人连早饭都没吃,简单洗漱之后,便离开招待所往东去了。
他们早就在各种报道中听闻过舟山定海港的繁荣景象,如今有幸在这里短暂停留,自然是要抓紧时间去见识一下。
到了小竹山附近,果然这里早早便有不少马车和人力车在等着揽客。这地方正处于定海港中端,将整个港湾一分为二,正好成了军事基地和商贸港口的分界线。这些民间车辆不能进入军事基地,所以便候在小竹山这里揽客。从军事基地外出的军人多半都是去商业区消费,所以会在这里叫车代步的人着实不少。
雇车这种事当然不用陶弘方他们亲自去做,自有随从人员赶在前面迅速安排妥当,然后一行人便分乘四辆马车前往定海港的商贸区。
如果从地形上来作一个横向比较,定海港商贸区的海岸线长度其实与三亚胜利港相差无几,不过纵深的空间却是定海港略胜一筹,因此可供开发的面积其实要较胜利港城区更大一些。
而石迪文也的确没有浪费这块风水宝地,二十多年的不断经营建设,让这里成功晋升为整个东海地区最为繁荣的港口。
年轻官员们让雇佣的马车先顺着港区码头跑了一趟,毫不意外地发现这里的港口建设规模的确可与胜利港比肩。而且码头附近的仓库商栈林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