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4章(1 / 2)

加入书签

原本历史上由美国舰队扮演主角的“黑船事件”,就这样被石迪文硬生生地提前了两个世纪上演,而且迫使幕府签署的通商条约内容对海汉可谓极为有利,不仅得到了多个日本港口的通商特权,而且还以极低的代价得到了佐世保湾。

不过相较于历史记载中造访江户湾的美国舰队,石迪文动用的东海舰队规模显然要大得多。美国舰队在1853年和1854年两次进入江户湾炫耀武力,加起来才出动了十一艘战舰,虽然其中吨位最大的萨斯科纳号护卫舰要比海汉的威严级战舰更大一些,但也同样只是蒸汽动力木壳战舰,其舰载火力水平甚至还不如海汉战舰。

而石迪文在造访江户湾的行动中几乎出动了东海舰队的全部主力,超过四十艘作战舰只大兵压境,所形成的冲击效果自然也远非美国舰队可比,由此在后续签署的条约中得到的有利条件自然也大大超过了美国人。

不过原本历史上的黑船事件间接导致了幕府的垮台,而现今幕府的统治基础还比较牢靠,两国签署的条约是否会影响到幕府在日本的统治,海汉执委会也难以预料,还有待进行长期观察。

日本列岛除了金银矿之外就没什么其他有价值的大型矿藏了,国土又是以山地为主,对海汉来说开发价值比较有限,倒是作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人口来源地比较符合海汉的利益。所以石迪文对日本采取的行动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先在日本列岛西端的九州占住佐世保湾这个天然良港,以此来控制住日本列岛与东亚大陆之间的贸易航道,今后这个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便尽在海汉掌握之中了。

就算后续有欧洲国家的商人进入这个市场,也不太可能再获得海汉同等的贸易条件,毕竟要让日本幕府作出让步,就得在海汉人眼皮子底下把武装舰队拉过来,而这种举动很可能会让海汉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会有发生冲突的风险,这对寻求商业利益的西方商人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冒险。

石迪文的做法也得到了海军司令王汤姆的全力支持。他和石迪文都是当年北美帮的成员,对于海汉在太平洋方向的扩张,特别是对开发北美,还是有一些执念在的。前几年王汤姆率北海舰队探访北方海域,便是存有日后从白令海东渡至北美大陆的念头。不过北太平洋航线的航程虽然相对较短,大约为四千多海里,但通航条件并不理想,而且航线沿途全是苦寒无人区,以现有的船只很难完成航程,所以其注意力又回到了传统的航线上。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在使用的南太平洋航线是从南美洲经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延伸至东南亚地区,航程约为一万海里,也是太平洋航线中最长的一条。

而熟知太平洋环境的王汤姆和石迪文认为,中太平洋航线应该才是现阶段最适合进行开拓的远洋航线,从日本出发可经小笠原群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抵达北美西岸,从台湾或菲律宾出发,可经关岛——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抵达北美西岸,这两条航线的航程都要比南线更短一些,而且途中可供停靠补给的岛屿也要胜过荒芜的北线。

虽然第二条航线中的官道和马绍尔群岛目前都是被西班牙人所占领,但这点小麻烦并不会阻挡王汤姆等人开辟北美航线的决心,只要时机一到,派出武装舰队驱赶这些地方的西班牙殖民者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1646年海军提交给执委会的发展报告中,王汤姆十分明确地指出“北美洲西岸的旧金山湾和圣迭戈湾这两处天然良港必须要在掌握在海汉手中”,并且建议将这两处地点选择海汉未来在北美地区的首批殖民地。

两处湾区在当下这个时期虽然已经被欧洲人发现,但尚未建立起大规模的殖民点,海汉只要能组织起武装舰队抵达该地区,应该便能占领该地区。

不过执委会还是认为当下的对外扩张重心应该放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大明与满清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不管这两家的胜负如何,海汉都需要有足够的兵力屯集在东亚大陆的海岸线附近,随时准备接管乱局。

在原本的历史上,1646年的清军已经打到了浙江,大明大势已去。不过在这个时空中由于得到了海汉的支持,大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一败涂地,而是仍然在辽东湾地区与满清打得有来有回。

双方高层均知如果这一次正面交锋败了,很可能就会被对手长驱直入,再无还手之力。更何况除了不死不休的对手之外,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海汉。谁要是败了,必然会被海汉趁虚而入,狠狠咬上一口。

基于这样的局面,双方都不敢再在这场战争中有所保留,哪怕军费、物资和人员的消耗都已到了承受的极限,也不能再有停战的想法。

相较之下,国力占优又得到海汉支持的大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更具优势,而满清虽然在前些年通过掳掠获得了大量汉人人口,但这些人口却很难在短期内转化成战斗力,只能依靠满清自身的武装力量苦苦支撑。

当然了,大明的优势也只是相对而言,数量远超对手的人口基础让大明得以快速补充前线消耗的兵员,但如今双方都已经在使用火器作战,这伤亡数字可就比冷兵器时代要高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