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3章(2 / 3)
另一封电文的内容则是福山县当地目前所急需的各类物资,如粮食、药物、劳动工具、被服、帐篷等等,电文中明言能够为当地提供这些物资的移民船将会酌情优先安排移民转运。当然如果不够自觉,空船北上去装运移民,大概也不会被当地拒绝,只是可能就得在当地候着其他达到“优先”标准的移民船操作完之后才能捡漏了。
而报上的消息则比较平淡,内容以海南岛及周边区域所发生的事件为主,当然也有一定的篇幅用于报道山东难民的转运进程。但报社所能拿到的消息基本都是官方民政部门放出去的,再变成文章印刷出来,早就没多少时效性可言,也就供民众看个热闹,了解一下事态大致走向而已。
当然了,这些公开发布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来自高层的授意,比如关于近期从山东大量运出战争难民的操作,报上的文章便称其为“解救万千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果不是海汉出手救助和安置这些战争难民,那么将会有数以万计的难民死于饥寒交迫。而如今这些难民被送去其他地方安置的费用全部由海汉承担,他们未来将处于海汉军的保护之下,也不会再面临战火波及家园的危险,这简直就是救苦济世的活菩萨了。
由于海汉的国民大部分都是源自大明,这样的文章就很容易引发民众的共鸣。绝大部分民众在加入海汉国之后,生活条件的确是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对于官方的移民政策肯定是持正面态度,并且会在舆论工具的引导下,将这些移民措施理解为国力强盛的表现。
大明做不到事,我海汉来做,大明救不了的人,我海汉来救。孰强孰弱,仅从两国对待战争难民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石迪文就没有陶东来那么轻松了,他现在查看的都是本地的各种报告公文,可不是看完就算完的,很多内容都需要他给出意见进行批示,所以也很是费脑。
近期本地的主要事务其实也是移民相关。从北方南下前往台湾岛等地的移民船都会在舟山停靠补给,所需的各种物资都要由本地组织。此外关于近期在舟山就地安置的移民,石迪文报给陶东来的数字也多少打了些折扣。
短期内要在舟山群岛这种小地方安置数以千计的难民,当然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好在舟山当局的财政状况良好,只要愿意多花些钱,不管是物资还是住处,都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具体的安置工作当然无需石迪文亲自指挥,但他必须要掌握相关的进展,已经安置了多少人,目前还急需哪些物资,各个乡镇是否还有剩余的安置能力,他必须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才能作出下一步的决断。所以面对这些公文上列出的枯燥数字,他还必须慢慢消化,确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两杯茶下肚之后,石迪文终于处理完手头的公文,可以和陶东来交流一下今天的参观收获了。
“舟山目前的贸易环境得来不易,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所以执委会希望这里的环境能尽可能地保持稳定,就像这些年的珠江流域一样。但我这次过来,感觉你最近的想法似乎有些变化,我希望这不要影响到本地的贸易环境。”陶东来信任石迪文,所以他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陶东来所说的“变化”,自然是指石迪文正想方设法地组织联合军演,并且希望能够在舟山建造更为先进的勇士级战船。陶东来很清楚这些措施所需的花费都不是小数目,而石迪文愿意以舟山本地的财政来负担这些开支,足以说明他在军事扩张方面有一些想法和打算。
当然石迪文之前也主动提到过,希望能为未来接管江浙地区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尽可能用强大的武力威慑大明地方官府就范,从而避免大规模交战将在地方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但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江浙地区当下的安定局面,石迪文似乎还缺乏相应的判断,而陶东来所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我不能说百分百没有风险,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相较于我们将来所能得到的好处,目前所冒的风险是值得的。”石迪文解释道:“我们的确已经通过贸易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如果我们要控制市场,并且让形势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那我认为武力震慑还是必不可少。我们首先得在现实中掌控局面,未来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想要的结果,是打是和,得由我们说了算,不能给大明留下太多的选择余地。你可能会觉得我现在的想法有点激进,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真实想法。”
“的确是有些激进,但我个人还挺喜欢。”陶东来并没有反对石迪文的意思,但他还是要让对方明白当前的问题所在:“可是你的这些想法和打算,未必能得到执委会的认同。你要知道,执委会对于舟山地区的贸易作用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里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两成,没有人希望这里的贸易环境出现波动。而你的这些构想,有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波及两国关系。”
“但你这次北上要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会波及两国关系。”石迪文有些不服气地说道:“这同样也是执委会的决定吧?这可是双重标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