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5章(2 / 3)

加入书签

到大同江基地进行列装,专门为东北亚地区的冬季作战所准备,除了基本的保暖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军服的迷彩色斑是以冬季雪地环境为样本来制作,其隐蔽效果要远胜原来的制式灰色军服。

带队的孙丙半蹲在艇首,一只手按在船板上以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手则是拿着望远镜,眺望着海岸线的方向。不过即便是在望远镜的视野中,前方也同样是黑漆漆的一片,并不会因此而得到一个清晰的景象,而且飘落的雪花对于能见度的影响极大,他估计当下的能见度不会超过三十丈,或许最后这两艘登陆艇会直接杵到海岸上。

能够从王汤姆手中接到这个特殊任务,除了作为陆战队一连连长的孙丙本身所具备的军事素质和指挥经验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本就是出身辽东,对于这一地区的冬季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力。而这次出动的参有此次任务的士兵,也大多是遵循这个条件进行挑选,以确保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的作战能力。

当然即便是出身东北,这些海汉军人也还是需要稳妥的保暖措施。而且他们在执行任务期间不得不在野外露宿,所以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武器装备之外,还携带有专门的保暖寝具,由轻盈的鹅绒填充的睡袋。这种睡袋的重量只有四五斤重,但保暖性极佳,可以连人带头都包裹其中,收起来也只有小小的一包。

不过据说这种特殊装备制造起来颇为费工,即便是富庶的海汉军也没有大面积列装,只对陆战队和特战团等需要进行野战的部队作了少量发放,也算是精锐部队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之一。但对于那些习惯在南方温暖环境下作战的士兵来说,这额外增加的几斤负荷也并不轻松,为此就只能削减携带的弹药、口粮及其他物资,实际上也是变相削弱了战斗力。

孙丙在执行野外作战任务的时候曾经用过两次这种鹅绒睡袋,他倒是深知此次任务携带这种特殊装备的必要性,他们在敌占区野外露宿时又不能生明火取暖,要是没这玩意儿,他们如果不想被冻死在野外,就得带上更为沉重的棉被或者皮毛,相比之下还是这鹅绒睡袋要好用得多。

在海面上划了将近两小时之后,孙丙总算是看到了前方的海岸线。按照地图的标识,这里的海岸有长达数里的沙滩,而前方隐隐能看到的地平线泛白,应该便是沙滩了。

这几年海汉利用武装舰队的优势,在辽东海岸线反反复复清剿打击清军,除了消灭其海船,将清军驱赶到距离海岸线更远的内陆,还有一个目的便是绘制详细的海岸线地形图,哪里是平顺沙滩,哪里是暗礁险滩,都会清清楚楚地标明在军用地图上,为后续的登陆作战提供参考。

两艘小艇到了近岸处,孙丙便指挥调整方向,向西又划了一段,直到沙滩尽头处与山脉相交的地方才靠岸,然后众人合力将小艇拖到岸上,从艇上拿出准备好的伪装罩布盖在小艇上,这样从远处看过来,这两艘小艇就像是两截被海浪冲上岸的烂木头,不会过于引人注意。

收拾好小艇,孙丙便下令就近建立临时基地,以便将艇上携带的各种物资陆续转移出来。他们的侦察任务很有可能会持续数日,如果把所有物资都随身携带,那在野外行军的效率肯定会大受影响。所以他们的计划是在附近的山林中建立临时基地,然后以此为中心,在附近区域展开侦察行动。

为了尽可能保证行动的隐蔽,孙丙将人手分为两队,一队执行外出侦察任务,另一队则是在此留守,整理物资并构筑简单的防御工事。不过在出发之前,他还是下令先休整一个小时,进食补充热量,顺便再开一个小会确认一下目前的位置和接下来的侦察方向。

侦察小队所带的装备极为齐全,很快便在林间拉起绳索,搭起一间遮光帐篷,孙丙在帐篷里点起油灯,然后就着地图向围在自己身边的手下布置接下来的任务。

“……我们当前的位置,与清军堡垒防线间的直线距离不到十里,在这中间都是山区,同时也是我们最主要的掩体。按照我们掌握的信息,这片山区里只有清军的岗哨,没有成建制地驻扎部队,所以只要我们小心一些,穿过这片山区,便能观察到清军的布防和调动情况。”

孙丙一边低声讲解,一边用手在地图上划出大致的行军路线。事实上这些内容在出发之前的备战会议上便已经作过讲解,不过孙丙需要在这个时候再重复一遍,以便让手下对行动目标保持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他自己也要通过讲解来对行动步骤加深印象,毕竟出发之后就没有时间和空间能让他再随时停下来重新研究行动计划了。

自热军粮让士兵们在登陆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迅速得到缓解,不过这种不需明火的进食方式也同样只有精锐部队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才能享受到,普通部队并不会配发这种造价较高的特殊军粮。但因为这种干粮需要配自热包,考虑到负重有限,稍后将外出执行侦察任务的这些士兵也还是只能携带压缩干粮,以便腾出负重携带更多的作战物资。

孙丙一口气吃下了两份自热军粮,每逢执行作战任务之前,他的胃口就好得出奇,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得自己在之后的行动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能。吃完之后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