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历朝历代亡国之因(1 / 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嵴。
如果单纯的从纸面来说,可能会有几千几万种办法能将皇权关进笼子,然而真正要往纸面上落时的时候,哪怕是皇权主动愿意被关起来,这几千几万种办法也未必能有一个靠谱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公权和私权的对立。
公权需要加强吗?需要。
私权需要加强吗?需要。
说白了吧, 公权和私权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也都有需要被削弱的地方,真正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怎么让两者之达到平稳的状态。
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情况,那么最后结果就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就是公权强于私权,这种情况就跟中原堂口历朝历代的情况差不多, 只不过是没有了皇权而已。
第二种可能就是私强大于公权,这就跟欧罗巴堂口的情况差不多,在这个前提下,一国之主到底是个演员或者是条狗都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不耽误大家捞钱就好。
问题在于这两种可能都不太适用于中原堂口,反倒是第三种可能,也就是彻底推倒再重来一遍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劲松才屈指敲了敲桌子,说道:“朕,有意对朝廷进行改制,第一个要改的,就是内阁以及六部。”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曾诚等一众大老们顿时就来了精神。
大明的制度其实在某些方面来说是挺操蛋的,比如说一个省的布政使是正二品,换到内阁的阁老就只有正五品或者从五品。
虽说一大堆人都在削尖了脑袋想要冲击那个正五品的位置,但是这职级说出去多少还是有点儿好说不好听的意思在里面。
朱劲松道:“以后不再设立六部,而是按需设部——比如把铁道司从工部拆分出来成立铁道部,又比如驿站系统从兵部拆分出来成立邮政。”
“具体怎么拆分,曾卿可以和诸位堂官们好好商量商量, 回头递个题本上来。”
“除了六部之外,内阁自然也是要改的, 首先就是内阁诸位阁臣的品级,从五品调整为一品,首辅为正一品,次辅为从一品,诸部也都在内阁的管辖之下。”
曾诚当时就愣住了,其余六部的大老们在面面相觑一番之后,脸上的神色也多少都有点儿难以置信。
以前的大明吧,自从永乐年间之后,内阁的权柄就一天大过一天,甚至连六部当中的事情,内阁的阁老们都可以过问。
后来等到朱劲松重新建立了大明之后,大明的整体架构就跟崇祯十七年以前的大明差不多,也都是内阁加上六部五寺之类的结构。
问题是阁老们的权柄再怎么大,明面上的职级也依旧只是五品官,照着六部尚书们还差了老大一截,就算能过问六部的事情,那也得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行。
可是要按着朱劲松的说法进行改制, 那就等于彻底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六部堂官们也正式变成了内阁的下属。
问题是这还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变化, 真正内在的含义才是让这些大老们吃惊的。
把六部置于内阁之下就等于是加强了内阁的权柄,也就意味着皇权在对臣权进行让步——曾诚曾大阁老这么牛逼的?能让皇帝对他让步?
尤其是像刘怀文这样儿从玉皇山就跟着朱劲松造反的老人,又或者是朱二旦和朱三顺兄弟两个,望向曾诚的目光中都写满了不善。
曾诚也被朱二旦和刘怀文等人的目光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后赶忙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向着朱劲松拱手拜道:“陛下三思!”
“自太祖高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我大明就只有六部之制,后来永乐皇帝设立内阁,也不过是为陛下参谋之用。”
“若依陛下之言改制,岂不是要让内阁凌驾于六部,再复相权?”
想了想,曾诚又一狠心一咬牙,说道:“此为乱命,请陛下恕臣不敢奉诏!”
朱劲松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曾卿先坐下,听朕慢慢说来。”
等曾诚满怀忐忑的坐下之后,朱劲松才又接着说道:“加强内阁的权柄,将六部拆分并且置于内阁之下,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六部一众大老们心道你丫是经过深思熟虑了,可是咱们六部忽然一下子变成了好多部,这大明的尚书还值钱吗?
朱劲松瞧了一众大老们一眼,将目光投向了刘怀文:“怀文叔呢?户部的事情,如果算上各地户科以及国库,再加上对海外移民、边市、市舶等事,怀文叔可还能忙的过来?”
在听到朱劲松喊自己怀文叔之后,刘怀文便老老实实的答道:“回陛下,臣也确实有些有忙不过来,每日里都要处理各种公务到深夜,若不是陛下废止了早朝,只怕臣连睡觉的时候都要没多少了。”
如果朱劲松喊自己一声刘部堂或者刘尚书,那就代表了朱劲松要听一听官话,就算自己要实话实说,那也得想办法说的好听了才行,可是把刘部堂这三个字换成了怀文叔,那自己就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回答就行了,因为这代表皇帝想听的就是心里话。
朱劲松呵的笑了一声后又望着工部尚书宋玉成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