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柳氏的心思(1 / 2)

加入书签

杨巧月说得直白,没有太客气。

柳氏心下暗喜,以为杨贾配会出声训斥杨巧月。

等了会,并没有如愿,眼眶立即泛起泪光,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吕氏可不想女儿再被训斥,不是只有柳氏懂得装柔弱的,她立即憋红脸,咳嗽起来,摇摇欲坠的模样。

大家的注意力被吸引,柳氏挤出来的眼泪没人看到,变脸似的闪过狰狞。

杨巧月暗自欢喜,没想到母亲还有这一手,要不是提前给她打了眼色,她都信以为真了。

戏还得演全,赶紧上前:“娘,我送你回东夕院,让恩恩帮你看下。”

吕氏点点头,咳得有些用力过头,嗓子都咳哑了。

杨巧月送吕氏回院子,杨贾配留下杨穆忠,问了一下南庄的事情。

杨穆忠还是和先前说的一样,轻描淡写楚叶晨和阿三的存在,其他并没有隐瞒。

杨贾配多问了嘴知县提到的“大人”,杨穆忠表示他也不清楚。

知道杨穆忠不会撒谎,杨贾配也没再多问,他是饱读诗书,当过太子老师的人,虽然迂腐固执,却辨得清事情对错。

再有南庄为他挣得好名声在前,知县莫名罕见的善意在后,他对这个长女的态度有些改观。

“刚刚大家就是因为此事在责难月儿吗?”

“没人责难她,她不为难我们就好了。”赵氏心里压着刚刚被杨巧月数落的怨气,阴阳怪气说了句。

老夫人瞪了她一眼:“好了,这事都不要再提了,你也不要心窄,那些流言大家都没在意过。”

赵氏轻哼一声,面上还是勉强应下,真心如何就没人知道了。

母亲发话,杨贾配也不好多问,还是叮嘱道:“南庄的事,家里不要再阻拦月儿,这是她自己的事,吕氏和我都没有干涉,大家便随她去吧。”

身为父亲的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不会再多议论。

杨贾配想起刚刚在门前听到的那番话:“月儿的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我不得不承认。三年考评,目前看来并不乐观,那两个孩子在北境和南地也不知情况怎么样。这两年是我疏忽了家里的情况,有很大的责任。”

听到他亲口说三年考评不乐观,大家脸上的神情变换,难道杨家真的会这么不幸的散了吗。

老祖母叹了声,终归是她年纪大了,没能帮上儿子,大房和二房又没有分家,拖着四房。

赵氏和周氏不禁低下头,她们不仅没能帮上忙,今天还闹这一出,对四房嫡女横加指责。

老祖母见没其他事,便让大家散了,把杨贾配和柳氏留下。

等其他人走了,关上门,才看向柳氏认真问道:“柳氏,你之前提到柳家能帮到四儿,这事后来有进展吗?”

柳氏知道老夫人留下她肯定是为了此事,并不意外,摇摇头,“没再说,毕竟我这边不是正室……。”

老夫人和杨贾配听到这话,同时皱起眉头。

扶正是非常严厉的事情,一般正室死了或犯私德被休了才会扶正侧室,如今吕氏健在,又没有犯任何事。

不管是谁都很难开这个口。

老夫人脸色难看,有些生气:“柳家既然有心也有办法能帮四儿,怎么那么在意一个名分,难不成杨家好了还能亏了你柳氏和柳家。”

“娘,要不就算了吧,燕县也算我的家乡,要是家乡都改变不了,去其他地方也没有意义。”

杨贾配何尝不想离开,只是一想到要跟吕氏说扶正的事,在没见到她母女时感觉没什么。可这次再见,总觉得心态变了,特别是长女那个性子,或者说这种变化就来自女儿。

“不行!”老夫人打断了他,在这件事情上十分坚决,“你是杨家的希望,你不单单是为了你自己。为了让你成才,亏待了老大老二和老三,你也确实争气。”

“不到而立之年就被皇上钦点状元,三十二岁掌翰林,四十之前就是太子师。做娘的绝对不能让你毁在乡野之下,这件事你不好跟吕氏说,还是我去说吧,就是不要这张老脸,让所有人责骂,也要让你离开燕县。”

这就是每个为人母对孩子的护佑,宁愿自己千疮百孔,也不要孩子受一点伤害。

楚朝孝道为大,杨贾配怎么可能让母亲去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他脸上的犹豫消散:“娘,这事你没办法替儿子,只能我去说。你放心,我会找个时机跟吕氏说的,至少等她身体恢复一些。”

老夫人也知她无法代替,看向柳氏认真问道:“柳氏,让你成为正室,柳家确定会在京师运作,让四儿升迁或者平调离开燕县是吗?我要听你的准话!”

柳氏心底一慌,有些怕了,两年前,被贬时就求过柳家帮忙向皇上说情。当时家里长兄和父亲不仅没答应说情,还厉声斥责她,让她暂时断了来往,别连累娘家。

刚刚他们说的话她也听在耳里,有一瞬间犹豫,可惜理智再次被虚荣心打败。

她觉得两年过去了,情况也变了,大哥是正四品户部侍郎,父亲又是前京师府尹,升迁不行,难道平调还做不到吗?

旋即笃定点点头:“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我是杨家四房的正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