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海上刺客(2 / 3)
阁总理以及几位副总理将是行政的核心决策层。
随着董书恒将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逐步剥离,内阁的行政权力将越来越大。
现在,很多的复兴军高官都将眼睛盯着内阁这一块。
大明的内阁,满清的军机处都是位极人臣的位子。复兴军的内阁权力将比他们更大。
董书恒将内阁总理与副总理的人数定为五人。
副总理分管一些部门,也可以兼职一些部门的首长。
以后单纯的部门首长将不再参与到决策当中。
但是内阁总理和副总理都要由总统任命。
部门首长可以由总理提名,然后由总统任命。
检察院和法院仍然是单列直接由总统任命和管辖。
法院也将逐步改革,确立了大法官制度。最高法院设置七名首席大法官。
地方上审议案件实行合议制度,至少要由三名法官成立合议庭。
法官审理案件需要对审理的结果终身负责。
监察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最严厉的一项改革就是地方上要是发生了腐败窝案,地方监察官要负连带责任,只有在该案件是由监察官自己查处的情况下,监察官才能够免责。
这让原本高高在上,无论谁见了都要怕上三分的监察官,现在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
当然了,现在这些监察官变得更加的凶狠、敏感,仿佛是饿狼一般,紧紧地盯着地方上的那些官员。
被弹劾、立案的官员数量大大地增加了。
李少荃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挤进了行政官员第一梯队。
他跟左季高的年龄相仿。左季高进入内阁担任副总理,让很多的官员眼红不已。
尤其是李少荃这些中途加入复兴军的官员,他们大都到了自己从政的黄金年龄。
不仅仅是这些高层的部门。董书恒还开始在一些地方,试点建立地方评议会。
现在已经有三个重要的省市建立了省级评议会。
评议会的议员按照府县划分名额。
由地方上选举产生。
按照目前的选举情况来看,这些人主要是地方上的德高望重之辈。
每个行省或者是直辖市根据自身的人口确定名额。
这些评议会的人数在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他们有对地方政府的质询权。有审议政府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的权力。
只是董书恒还没有为他们解锁更多的权力。
他准备先在一些较发达,民众较为开化的地区,试点一下。
董书恒没有能力一下子就建立出一套新的制度。
普通的百姓也没有办法这么快地适应这套制度。
不过董书恒有优势,那就是他年轻啊。二十几岁的人正是畅想未来的时候。
哪怕是犯点错误也没有大碍。
现在是复兴四年,西历1859年,董书恒24岁,曾宪风65岁,左季高48岁。
而复兴军的主要将领都是30岁左右。
这是一套正当少年的班子。复兴军也还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不过董书恒已经开始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了。
新京城中有一所海军学院,一所陆军学院。
海军学院中,从少年军校考入海军学院的少年郭岩已经长成一位帅气的小伙子。
今年刚刚成年的郭岩已经在军校中读了一年书。他还参加了航海实践,跟着老师们驾驶风帆训练舰“俞大猷”号在太平洋上航行了一个来回。
随着学习的越加深入,郭岩对于海洋就愈加的喜爱。
年后,学校突然要选拔一批学生到武昌去。至于去学习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
老师跟他们透露是有新装备要列装,需要选择最优秀的学员参加秘密训练。
郭岩没有犹豫,第一个报名。他的成绩本来就是班级中最优秀的。
郭岩自然是被选上了。
随即他们一批学员来到了一处位于武昌府的秘密训练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江边的一个湖泊。
这个湖泊方圆有几十公里。只是这样一个湖泊竟然没有名字。
仿佛是有人专门将它从普通人的视野中抹去了一般。
湖泊三面环山,与大江连接处建立了一座船闸。
甚至还有一座大型的泵站为湖泊注水。
这让这个湖泊的平均深度一直保持在将近五十米。
湖边有一个座船厂,船坞都是封闭式的。
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来里面在造什么东西。
郭岩一到这里就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戒备森严。
他们的这群人中有像郭岩一样的优秀学员,还有从海军现役军队中抽调的官兵。
领头的军官叫王昌,是一名第一舰队的舰长。
郭岩扫了一眼,包括自己在内,所有穿着军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的个子都不高。
郭兴因为小时候长期营养不良,等到被董书恒搭救了之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期。所以直到现在身高还不足一米六五。
再看他周围的人,甚至有身高比他还要低的。
他听说过新京陆军学院骑兵科有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