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于投影的调整(1 / 2)
曾经无名的牌匾,如今已经出现了三个古朴的大字,混元观,有着一种莫名的道蕴。
经过李彻的翻修,道观里自成一片空间,又被划分成了诸多的小空间,其内时间流速不同, 各有玄妙,各有机缘。
抬头望着那四尊神像,依旧上一下三。
其中上首那尊玄衣帝袍,冕旒覆面。
其中下首三尊,则一者紫气为袍,道法自然, 一者金身做像,佛法自蕴, 一者黑红交织,魔意疯狂。
想了想,李彻屈指一弹,四道流光没入了这四尊神像之内,重新赋予了这四尊神像神性的同时,也在里面分别留下了四道传承。
“就让我,来再次掀起一波修行的浪潮吧。”
微微一笑,李彻盘膝坐在了神像之下,随着袍袖的鼓动,一道道流光飞出了道观,没入了天地之中。
这还是他第一次回到自己曾经来过的世界,而且还是已经留下了初步传说的世界,自然是要好好的体悟一番,顺便在此界形成一具彻底切实的投影。
所以他并没有急于插手一人世界的诸事,而是缓缓闭上双眼,感悟着这方天地对自身的微妙变化。
世人常言, 天地无情, 又怎会有报?
然而事实却是, 世间万物皆是相生相克,互相影响,大道法理和天地规律亦是如此,比如某座死寂的火山,你要是对准中心全力一掌,它就会重新喷发,这种喷发便是你一掌之报。
一个人对大道法理和天地运转规律施加何种影响,自然就有相应之报。
只不过常人力量弱小,所行所为能影响的程度有限,这种‘回报’就显得极其微弱,难以察觉。
而对于法身体系的修行者而言,这种‘回报’的影响更大。
当一个法身体系的修行者,所行所为越贴近某种大道法理或天地运作规律,得到的这种‘回报’就会越大,到最后甚至可以反补自身。
等到完全贴近后,个人‘自身’就等同于这种大道法理或运作规律,能彻底融入天地,执掌天地部分权柄,成就另类的法身。
类似道门的功德法体、福德道体,佛门的报身等皆是此类。
最常见也是最知名的,就是僧人佛前许愿,践行愿望,便是想以此贴近某种大道法理,得到‘回报’。
不过此事不能好高骛远,一则若还不够贴近,发大愿便是对空妄言,根本得不到回报,二则如大愿太过,回报超过自身承受,亦是灾劫,无望前行。
就李彻所知,一世世界的上古之前,阿弥陀佛就曾许四十八大愿,得到大道回报,藉此突破,成就圆满报身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净土。
而像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同样也是一种大愿。
所以对于法身体系的修行者而言,就像修炼报身一样,自己对这方世界做了什么事情,造成了什么影响,都会有相应的‘回报’反馈。
谷杶 而修炼报身其实就是借助这种反馈,体悟到真实,行为愈发靠近某种法则,神通愈强。
现在的李彻,就是在借助曾经影响过一人世界的这种微妙变化,体悟本尊在这方天地投影会有什么特征,之后再一点点调整,一点点真实完满,最终得到真正的‘投影’。
虽说他已经点化了张予德这具‘他我’,但这具他我并没有在一人世界形成彻底的‘投影’,只是初步形成了传说。
眼下,李彻若要想将一人世界和其他世界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投影’,获得一人世界中,一定的天地权柄才可以。
李彻神识化作一盏道一琉璃灯,照亮了因果之线,一边连接本尊,一边连接‘他我’张予德,一边感悟着天地对自身的反馈,三相比较,略作调整。
这方世界有张予德的传说遗留,因此对武三通的认知早已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形成了一个属于这方天地的‘三通道人’形象。
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调整这种认知。
让这种世人对于传说的认知符合投影特征,当特征符合,引发共鸣时,便能借此获得一个真正的‘投影’,从而获得部分天地权柄,而不是只有一具‘他我’。
不过,所谓的‘三通道人’形象,也并非是这方天地有人遭遇了李彻,从而对他产生了认知,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形象。
若是如此简单,早在完美世界探索‘虚拟他我’之时,李彻绝不会在欣喜于初步找到方向后,又苦苦思索该怎么调整认知的问题。
因为那样的话,他只需要改变张之维等人对于三通道人的认知,根据天地的反馈与本尊的联系,一步步修改到符合投影特征便可。
可这种事情,又岂会那么简单。
必须要在这方天地遗留一段传说,必须于一代代人心目中产生相应的认知。
且还要随着时光流逝,日积月累,慢慢产生较为固定的形象,如同一个隽永的烙印,不会轻易随着沧海桑田而消逝……
早在完美世界的时候李彻就推算过,想要从无到有去塑造出一个虚拟的他我,一个崭新的投影,这最少也需要三代人一甲子时光的时间去操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