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妻子数量急剧下降中? 草原.瓶子 ……(1 / 2)
“居然连和敏军正面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科尔沁台吉的王帐, 自然不会像是普通牧民那样寒酸,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毡包里,虽然这里并不是久居的台吉府, 而是在春日就食的扎营地,但几十上百个连绵的帐篷, 依然是应有的排场, 除了平时家人和奴隶们住的毡包之外,还有为黄福晋这样远来的亲戚专门预备的布料,只需要小半日的功夫, 十多顶华贵的毡包, 就在主人帐篷的上风处拔地而起了——这是对待贵客的待遇, 在草原上, 方位很重要,上风处被认为是洁净的吉位, 这也充分体现了博礼这个女主人对大姑子的尊重。
帐篷外, 篝火熊熊燃烧, 冬不拉的美妙旋律方兴未艾,帐下的家人们, 热情地招待着远来的客人——这里有很多也是他们的亲戚, 但在毡包内, 瓶子却正和自己的侍女苏茉儿窃窃私语,无心参加帐外的欢聚, 她丰满的脸颊惊得没了血色,“建州立国才多久, 他们的好汉子,就已经成了怂包吗?”
“千真万确,智慧的别吉, 您是知道的,我有个远方小叔叔,跟着福晋去了建州,他刚才把什么都和我说了——建州这几年情况不好,他们害怕的不是敏军,而是买活军的红衣小炮,还有买活军不肯和他们做生意……”
鞑靼人管台吉家的女儿叫别吉,而苏茉儿的确有个叔叔是跟着黄福晋走的陪嫁——她是瓶子一家帐下的牧民之女,因为聪明伶俐,七八岁就被收为了瓶子的侍女兼玩伴,哲哲出嫁时,也带走了她的一个亲戚做户下人,这说明苏茉儿一家是很得到宠信的。因为户下人吃喝不愁,还能住在城里,对牧民来说是难得的美差,他们当然也对主子忠心耿耿,是娘家和出嫁女儿联系的纽带。
现在,这纽带便发挥了作用,苏茉儿把自己刚听说的一切,竹筒倒豆子一样全倒了个底掉,瓶子听得胆战心惊,她现在明白了,为啥亲事发生了变化,为啥母亲的笑容变得勉强,原来盛京的局势,在短短的小半个月里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而科尔沁诸部还一无所知呢!
女金人居然不能再呆在辽东了,而是要一分为四……去布里亚特的那帮人(鞑靼人管通古斯叫布里亚特),他们走的时候,肯定是往北取道,从科尔沁的北边擦过去的,这是没脸见从前的盟友吧!
姑姑和姑父,要选择去卫拉特落脚,不愧是姑姑的丈夫,真是勇敢,也有心气。瓶子打从心底生出一股子钦佩来,她有几年没见过姑父的面了,对他的长相,印象已很模糊,但这不妨碍她在心中,把姑父的形象想得再高大一些——是个英雄的男人,不负父亲的名声!
嗯!让人佩服钦慕!瓶子点了点头,在钦佩的同时,默默地把姑父的名字从自己的夫婿名单上划去了,开始祈祷着母亲不要把自己许配给姑父,或者姑姑不要挑中自己——挑乌云其其格吧,她长得可比自己漂亮,有点儿珍儿姐姐的模样了。
“别吉,你说,台吉会不会让咱们一起跟着去卫拉特?”
最是了解她的处境,也最得瓶子信任的苏茉儿,也跟着忧心忡忡了起来,她低声说,“我叔叔说,买活军要看看女金人的本事,等他们在卫拉特落脚之后,才和他们做生意——到时候,所有人都还要说汉语!好邻居不但要搬到远处去,而且还变了个样,有点儿不认识了,让人打从心底很慌张!”
这话说到瓶子心里去了,建州亲戚的变化,让人难以适应,而且还要学另一门语言,听起来也是挑战——她倒是会说女金话,因为科尔沁和建州世代邻居,语言交融,本地的方言就有很多女金词,比如说苏茉儿就时常叫她格格,本来就接近的两种语言,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但对汉语,瓶子就完全一无所知了,而且十分的畏难,因为汉语让她想到了买活军,这个南方势力,在她心里无疑是神秘而强大的,而且还有很大的负面印象——这些年来,家人谈到买活军,往往很忧愁,充斥了叹息以及埋怨,买活军不肯和科尔沁做生意,这是草原上日益增长的烦恼。
这种烦恼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别的草原能和买活军做生意,立刻就能养活更多人,丁口一繁盛,眼见就强大起来了,而科尔沁却还要承受这些年来越来越反常的气候,死亡的牲畜……弱小得让人有些着急,也让他们很感到不安,而这一切全是因为科尔沁,以及盟友建州,都完全拿强大又冷酷的买活军没有半点办法。
“如果嫁去卫拉特还要学汉语,那……”
她勉强且忧虑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苏茉儿也是深有同感地点着头,她掀开帘子张望了一下,又钻回来交代了一声,“台吉好像进大福晋的帐子去了——我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母亲和哥哥必定会商议这门婚事,但这件事不是他们两人就能定下来的——瓶子虽然没有阻止苏茉儿,却也有几分意兴阑珊,她倒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而是这门婚事,将代表科尔沁对已经失势的建州盟友,会采取什么态度,母亲和哥哥不得不考虑到别的台吉亲戚们的意见。
建州要去卫拉特了,那要穿过一小部分的察哈尔,和一整段的喀尔喀草原,路途很遥远,科尔沁继续和他们联姻,能有什么好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