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美食传说(2 / 3)
食是很受到欢迎的,若是饱腹感还足,那就更加好了,徐地主将钱付过,拿了荷叶包好的卷饼,一摇一摆走回家中,一路将余下的饼子吃尽了,打着饱嗝进了家门,先对老妻道,“庄家铺子如今出的卷饼,我吃了极好,你下午尝尝去,多买几个回来给孩子们吃。”
他妻子是早吃过早饭的,因此徐地主不给她带,此时往后一靠,不悦道,“又吃洋葱了?快去漱口,一嘴的味儿!”
吃了姜葱蒜要漱口,这也是几年间发展出来的习惯,因为买活军好洁,百姓们耳濡目染,自然在许多细节上都开始讲究。很多事情,以前农村人是根本没这个见识的,就是徐地主这样县城里的土财主,也不晓得除了青盐以外,还可以用牙粉来刷牙,甚至可能还有些地方,便是地主也只知道用手指揩齿的,是要看了报纸之后,才知道买活军卖的软毛牙刷和洁牙粉,对于护齿有很重要的意义。
既然如此,三餐后漱口,便成为上上下下共同的习惯,而不再只是肉食者的专属了——甚至于肉食者这个概念也在不断的扩大,若是以前,农民一年能开个两三次荤,就已经算是日子过得很不错的了,但是,在买活军这里,只要够勤快,舍得干活,日日沾点荤腥的滋味,实在并不能算是什么难事。
就像是徐地主,他们家以前一个月大概可以吃一两次肉,多是选在待客的时候——福建道穷困,小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但现在,家里日日见荤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当然,这也不单是因为徐地主把地都卖给了买活军,也因为他有决断,抓住这个机会,之后又做起了生意来。
“下南洋这件事,葛吏目是怎么说的?”
其余人也都出门去上班上课了,只有张老丈,昨日刚从许县过来,舟车劳顿,今日起得迟了,还在慢悠悠地洗漱。徐地主正好泡一壶凉茶来,他喝茶,张老丈吃早饭,两人边吃边谈。
“葛吏目说,南洋是可以去的。”
在徐地主和张老丈的复盘中,葛爱娣实在是他们两家的贵人,正是因为葛爱娣的一句话,徐地主便动了往许县做生意的念头,如此尝到了甜头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居然敢和张家合股,一起搭船往北面去做生意——虽然他们本钱小,但因为是买活军的自己人,政审分高,各种紧俏的货物可以拿得到,几趟下来,扎扎实实地是赚到钱了。如今徐地主每日晨练回来都在外吃饭,而且还非得带肉不可,若是从前,哪敢这么吃,日子还过不过了?
因此,徐、张两家,对于葛爱娣是很感激的,每次去云县时,都要登门拜访,礼物虽然不敢送,但也留心着葛家的事情,随时准备伸出援手。平时也经常照拂着葛吏目的夫家人——双方既然是这样的交情,虽然也不敢让葛吏目徇私枉法,但是几句指点还是想听的。对于买活军下南洋的事情,张老张就认为,徐地主有必要去请教一下葛吏目的高见——他们既然从买活军的几次扩张中都得到了好处,那么,去南洋的机会,是不是也不该错过呢?
“南洋肯定和鸡笼岛是不同的,那里本来就有许多生意可以做。”
徐地主当时没有去鸡笼岛,便是因为听了葛吏目的分析——葛爱娣认为,鸡笼岛的生意都被十八芝体系包去了,那是半官半商的势力,自成一个体系,徐地主和张老丈这样一点点身家,去鸡笼岛找机会没有太大必要。
鸡笼岛的生意的确有,但要人要钱,手笔很大——要种甘蔗、种水稻、种棕榈、种橡胶树,还要建各种各样的厂子,这些都是事前要许多投入的东西,只有官府才能做,而十八芝又承包了粮食、建材的运输、补给,像是徐、张这样的小生意人,本小,也没有自己的船,牵扯进鸡笼岛中,对生意来说并不明智。
但南洋和鸡笼岛相比那就又不一样了,南洋有香料,有木材,有很好的生漆,除去香料不说,其余都是买活军也需要的东西,此外还有珠宝——这个可以卖到敏朝那里去。这么说来,可以做的生意的确是有很多的,而且很多名贵商品,对运力的要求小,因此,徐地主和张老丈都认为,南洋是可以去一去的,和葛吏目吃了一顿饭之后,他们去南洋的心情也就更加迫切了。
“去,还是要去,把存折带去,怎么去,贩什么货去,那都可以之后再订。”
张老丈因为没有看到那出美食故事的缘故,对于玉米卷饼不如徐地主那样欣赏,不过他也觉得这个饼子里的西红柿咸菜很爽口,想要买一些贩到云县去,或者把方子买来。徐地主觉得他这个主意很好——他发现人一旦做惯了生意,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思维也会越来越灵活。
“他们家小本经营,仓促也做不出多少咸菜来,买个方子是正经。”
这种方子是不会很贵的,因为大家都能琢磨着仿制,工序也并不复杂,风味并不稳定,申请不了专利,不过,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宁可花个二三十两银子,买个自家的名声。等张老丈吃完饭,徐地主又站在那里看工人修水塔——他们家在院子里加盖了一个洗漱间,就要找人来修水塔、挖粪池,因为建筑队的人很多都去了壕镜、新安岛做事,拉水车的驴子都养了几个月,这才刚开工。
等徐太太买菜回来,接替他监工,徐地主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