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建设新安一港(2 / 3)

加入书签

着修船、运货,甚至于帮着修栈桥也是非常卖力的。

甚至还有渔民,不知从哪里听人读了报纸,深以为然,纠结了村中青壮,乘船来投,哪怕只是帮买活军捕鱼,也算是为收复壕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然,也有些海商,存着投机的心思,前来两面下注,他们带来的投名状多是紧俏的军资,譬如膏油、药材、棉线、纱布,这些物品的选用,也可以看出羊城港商人见识之广,耳目之灵通,因为棉线和纱布,在一般敏朝军队之中是不使用的,弗朗机人军中也尚且没有大量需要这两种物资,只有买活军这里,外科水平高超,伤口缝合法发展得好,才会把平时厨子用的纱布、裁缝用的棉线,当作是军资储备起来。

除此以外,膏油、药材,这些都是军中医疗常用的东西,岭南天气炎热,北人往往容易中暑,清凉膏油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药材也可以熬煮凉茶,这是岭南人离不开的东西。至于一般敏朝军队需要牛筋、牛皮等物,他们根本没送,因为买活军的兵很少使用弓箭,都以火铳为主,纱布也可以用来擦拭枪膛。

还有人带了一舱油料来,这是买活军很欢迎的东西,猛火油不但可以攻城,也可以用来润滑枪械,当然了,它还可以制备一种新的东西,叫做煤油,煤油灯的明亮,是如今的荤油灯、豆油灯完全无法比拟的,这个商人立刻就得到了陆将军的接见,毫无疑问,他这份礼算是送到买活军心里了。

买活军对这些前来投效的华夏百姓也非常大度,由于百姓们普遍不愿意接受金钱报酬——只要不是完全活不下去的华夏百姓,在礼数上都有自己的坚持他们既然是为了心中的大义来帮忙的,那么,倘若买活军要给他们钱,似乎便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因此,两厢折中,买活军便把报酬换成了礼物,这些前来助拳的各界英豪,是渔民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筛网期间,买活军组织他们认字上课,同时,还给他们准备了上好的帆布、麻绳,这些都是渔民们紧缺的东西,而且恰好买活军那处十分丰产,他们平时自己是买不起这样好的东西的。

对于屈大胡子这样家产颇丰的志士,买活军就送给他们一些专业书籍,多数和造船有关,都是新鲜编写出来的,这份大礼可以说是送到了他们心里,当然,屈大胡子不免也疑惑,如果买活军几年内不攻下广府道,而屈家又没有迁移到鸡笼岛上去,而是在广府道凭借这些教材,造出了比买活军更好的船只的话……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买活军又该怎么办呢?虽然敏朝官府,是不必提它的了,但到底还占着这样广大的土地,其中的人才,按理来说还是有许多的,买活军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知识散播了出去,最后反而调转过来对付他们自己吗?

“这说法也太见外了,虽然各为其主,但华夏一家,先进的技术,不能被外番轻易得去,但在华夏国中交流,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都是自己人吗!”

买活军的回答,是让人意外的爽利,“对买活军中的自己人,华夏的同胞,虽然亲疏不同,但就犹如亲戚的远近一样,大体说来,都还是血脉相连,自然和对外番是不同的态度了。”

“若是你们造出了更好的船只,这技术也会很快流入买活军那里的,而且,按我们所想,你们的新船样式若果真的那么好,恐怕会急着赶到买活军这里还不好说呢——在敏朝,新船能带来什么?即便受到赏识,也无非是一些赏金罢了,还要提防着大人们来谋夺你的功劳。但在买活军那里,若是能改革了现有的造船技术,那可就真是一步登天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等着你呢,我们买活军的专利制度,你们各位大匠师,可是要好好地了解了解!”

这就是买活军的胸襟啊……

说得对,大家都是看在华夏百姓的情谊上前来助战,那么,买活军也用华夏同胞的亲热来对待他们,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些外来助战的青壮们,很快就都听说了买活军的话,他们心中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华夏’这两个字的份量,建筑起了国家的概念。在此之前,虽然他们多少也听过了国家、民族、政权这些新词儿,但对于这些事的认识、思考,却是很稀少的。

“都是华夏子民……”

虽然许多人还不会说很标准的官话,一辈子也没去过买活军这些水兵的故乡,但在他们心底,逐渐建立起了这样的认识:凡是能说汉话,能写汉字,能认同自己是百姓的地方,那就是华夏,不论政权如何更迭,这都将是,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的兴亡,不单单取决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也在于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虽然微小,但却也是在为天下的变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港口慢慢地成型了,渔民们大吃着难得的米饭,而屈大胡子带来的青壮们,他们中有许多一辈子也没吃得军中食堂这样好,当栈桥修建了一半,人们开始拆除老栈桥时,买活军出动了船只,前往壕镜码头,晓谕诸华人离开壕镜,他们将在十日之后,三月二十一日午夜发起总攻——

屈大胡子他们远远地都能见到关墙前蜂拥着的华人百姓,还有混在人群中想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