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历史上的一个小彩蛋(1 / 2)
“此事和我所想略同。事实上我已经制定了明年的计划。增加一大一小两个作塘,减轻压力。但作塘开挖,工程浩大,且周期很长。一时之间,恐难缓解目前困境。而造船这种事,也不能马虎,每艘船都是要下水历经风浪的。必须保证全部流程一丝不苟。”徐杲沉声道。
张延龄点头笑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质量上自然不能有半点马虎。其实在经营这方面,我并不擅长,提的建议未必有用,搞不好还会贻笑大方。”
徐杲笑道:“延龄过谦了。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你涉猎甚广,眼界比我不知高了多少倍。你尽管说便是。当然,我也未必会采用,呵呵呵。”
一旁端着菜上来的徐夫人打了一下徐杲的肩膀,嗔道:“怎么跟女婿说话呢?你这老东西,怎地说话没分寸。你又不听,叫延龄跟你说什么?”
张延龄呵呵笑道:“那倒也无妨,咱们这是在家中闲聊。我的话也未必正确。岳父说的是对的,一切要按照实际情形来定夺。岳父天天在船厂呆着,他知道取舍,我只管提建议,怎么做还得听他的。”
徐杲笑道:“夫人看到没?这便是延龄的胸襟。你烧你的菜去,可莫多嘴。”
徐夫人瞪了他一眼,对张延龄道:“你可别在意他说话难听,他脾气一向如此。看在幼棠份上多担待。”
张延龄笑道:“岳母多虑了,不妨事。”
徐夫人这才笑着离去。徐杲道:“延龄还有什么建议?适才好像只提了一点,听起来似乎还有其他的建议。”
张延龄点头道:“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抓大放小,不必大小通知。”
徐杲道:“哦?此话怎讲?”
张延龄道:“以龙江船厂的设施和规模,不必和小的造船作坊抢生意。而要专注于造大船,造海船。现在在造大船海船方面,除了龙江船厂,我还想不到第二家。所以,我看到咱们作塘里还在造小型渔船和运货船,便觉得有暴殄天物之感。同时也有同造船作坊夺食之嫌,根本没有必要。五年之内,只要贸易推进顺利,龙江船厂不愁没有造船订单。你们要做的恰恰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需求,而不是浪费这么好的设备和资源去造那些中小型船只。而且还耽误了大船的制造交付时间。”
徐杲缓缓点头道:“说的很是。我跟王启年说过这件事,但是王启年认为,有银子就要赚,赚的越多,对龙江船厂便越有利。可以有银子建造铁甲战船,也可以扩大船厂规模。对船厂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造小船周期短,银子来的快。而且得利多于大船。无论是物料和人工,小船要简单许多。一艘大船,需要的物料都需要从外地买进,甚为苛刻。且一艘大船,起码需要两三个月的工期,中小船只一个月便可下水。所以我觉得他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便没有坚持。毕竟,铁甲战船需要加快建造,那也是不能松懈的。”
张延龄笑道:“原来如此。不过这二者并不冲突。不在乎那一时的快钱。岳父大人,这龙江宝船厂固然需要赚银子,这当然是没错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为了大明的海贸服务的。现如今在最需要加快建造海贸大船的时候,不能以利计算,而要承担起责任来。我可不是需要这船厂能赚多少银子。至于造铁甲战船的银子,一旦海贸开展起来,很快便有银子源源流入。一个是急功近利,一个是长远布局。岳父当明白我的意思。”
徐杲缓缓点头,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但是……
“岳父大人。龙江宝船厂承担的责任重大,但绝不是为利。我希望的宝船厂,是在目前能够为海贸做出最大的支撑,加快海船建造,为海贸服务。于此同时,我希望宝船厂要钻研的是大型战船和海船的技术革新,要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但绝不是要和以后起来的民间船厂争利。龙江宝船厂的格局不应只有这么小。”张延龄继续道。
徐杲皱着眉头,沉吟不语。说实话,他有些迷茫。
“龙江船厂不但不能和民间造船厂争利,反而要大力扶持他们。在技术上,人员的培训上,造船的经验上都要扶持他们。这么跟你说吧。哪怕龙江宝船厂生意萧条,不赚一两银子。但如果我大明后续各地的船厂红红火火生意兴隆,能够吸收数十万百姓做工,能够养活他们的家庭。每年造出大量船只,满足海贸和内陆运输的需求。整个行业带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那比龙江船厂一家独大更令我高兴。我所希望的龙江宝船厂,最终会成为一个行业的学堂,成为一个创新钻研的大学堂。今后可以在造船技术,材料运用,船只的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面推陈出新,建造出更坚固,更快,更好的船只来。通过这样的革新,让大明的造船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让别人望尘莫及。能做到这一点,那便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张延龄继续说道。
徐杲终于完全领悟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的明白了龙江宝船厂的定位。它承担的职责是开辟一个新的行业的繁荣,助力海贸大计的助力者的角色。自己其实将它的定位看得太低了。还是格局不够使然。
自己看得船厂的繁荣和兴衰,看得是眼前之利,看的是局部。而张延龄谋得是全局,看得是整个海贸大计。
想清楚了这一点,徐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