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热辣相迎(1 / 3)

加入书签

居庸关南口镇外,官道旁的几棵高大的大榕树下的树荫里,数十名内外庭官员以及国公勋贵正肃立等待朱厚照的圣驾的到来。不远处大批兵马列队在旷野之中,龙旗招展,兵刃刺目,场面宏大。

外庭官员以内阁首辅刘健为首,内阁大学士李东阳、谢迁、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韩文、刑部尚书闵珪、礼部尚书张升、工部尚书曾鉴,以及各部侍郎主官尽皆在列。

内廷司礼监御马监等内监大佬王岳范亨徐智李荣等人悉数在列。勋戚之家中,英国公张懋、定国公徐光祚为首,数十名勋戚侯爵也都全部抵达。

毕竟,得到皇上遭遇鞑子袭击的消息后,整个朝廷上下都震动了。团营兵马悉数调动,准备前往救援。只不过,到了居庸关外,便得到了皇上脱险的消息。圣旨下达,无需前往迎驾。所有人便只能在居庸关南口镇等待圣驾。

此刻正是晌午时分,又正值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空气灼热难耐。即便在树荫之下,一干文武官员勋戚贵胄们也是热的身上冒汗,焦躁不安。

不过,在一干文臣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兴奋和期待,有的只是冷漠和严肃。他们周遭的气氛很是低沉,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三个字‘不高兴’。原因自然不言而喻,皇上的恣意妄为让外庭官员们已经出离愤怒了。

五月中,朱厚照不顾劝阻偷偷跑出京城之后,外庭官员便一直处在愤怒之中。后来得知皇上出居庸关去了宣府镇的消息,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亲自带着人想出居庸关去追回皇上,结果到了居庸关口却被堵在了关内。

太监谷大用宣读了皇上的圣旨,不许任何人出居庸关去追他,说他巡边结束后自回京城,让众官员各司其职回京城安心做事云云。内阁三人气的差点吐血。谢迁更是在关口之外便爆了粗口,大骂荒唐。

无奈之下,三人只得回到京城之中,随即连续召开了数次外庭官员的会议商讨此事。最终众人达成了共识。皇上如此恣意妄为,我行我素,这是不可容忍的行为。这件事必须要皇上给出解释,给个交代,给出保证。身为大明皇帝,居然和朝廷玩起了这种手段,完全不顾体统,这是必须要制止的行为。

对于刘健李东阳等外庭的大佬而言,他们更是对朱厚照极为失望。他们的愤怒源自于原本希望的落空。

本来以为朱厚照年少即位,必会对外庭言听计从。先皇又嘱托内阁三人顾命辅政,对内阁三位大学士他应该极为尊重才是。谁能想到,这才即位半年时间,朱厚照便已经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完全不顾外庭的感受,对内阁三位顾命大臣完全没有任何的尊重。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种落差感和失落感是他们最难受的。

外庭原本的目标便是不断的扩大自身权力,最终达到平衡皇权的目的。参与大明事务的最终决策权是外庭的最终目标。作为自命不凡的文官团体,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赵宋之时便已如此。

事实上先皇在世时,外庭已经很接近这个目标了。先皇在世之时,朝政之时外庭已经有了很大的决定权,地位已经极高。但现在新皇即位,事情却逐渐失去了控制。就拿这件事来说,更是让外庭众臣颜面扫地,权威尽失,成为笑柄。若是此事不强硬制止,今后便休想能控制住皇上的恣意妄为,更别说外庭想要的决策之权了。

在得知朱厚照在独石城遭遇鞑子袭击之后,文官集团之中有人觉得朱厚照是活该。还有人甚至私下里拿土木堡之变的事情作例子,暗戳戳的提出了如果皇上被鞑子抓走之后朝廷当立刻物色新君取而代之,避免被鞑子以皇上为人质讹诈的话。说什么要有当年于少保的勇气,敢于担当,为大明江山社稷不怕粉身碎骨云云。其实便是因为朱厚照的行为让外庭文官们极端愤怒之后的不理智的言行。

当然,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还没有不理智到这种地步。皇上虽然恣意妄为,但他毕竟年少,还有改进的机会。需要的是对皇上进行警告和敲打,让他明白这种事可一不可二,再也不能发生。甚至这件事未必便不是一个契机,正好可以肃清皇上身边的那些家伙,让皇上彻底落入掌控之中。

所以,当得知皇上脱险的消息之后,刘健李东阳等人还是松了口气的。当真被鞑子抓走了皇帝,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也会成为另外一次令大明上下抬不起来的羞辱。

今日,众人在此迎候皇上圣驾归来,刘健李东阳等人早已商量好了,绝不假以辞色。从此刻起,便要让皇上明白他的错误,让他明白外庭官员的愤怒。

和外庭官员的心态相比,勋贵们倒是没有对皇上巡边的事情有什么特别的抱怨,只是觉得皇上这么做任性妄为了些。但是皇上想要做什么,那是皇上的事情,勋贵们其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冒犯。

所有勋贵之中,定国公徐光祚是最愤怒的一个。但他的愤怒却不是对皇上,而是对他的好女婿建昌候张延龄的。张延龄太可恶了,他居然通知朱麟去救驾,他定国公府甚至没有得到半点消息。而且那朱麟在五月底便以训练兵马为由将耀武营兵马拉到了居庸关左近,那显然是早有安排。那说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