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凯旋(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时辰后,张延龄等人登船离开屯门岛。

除了留下两百名南海卫士兵,由两名百户统领驻守于屯门岛城堡之外,许多百姓也都留在岛上。他们还有他们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要做。

乘坐着一艘高大为蜈蚣战船缓缓离开屯门岛码头之后不久,城堡内便升腾起了剧烈的黑烟和火焰。那座尖顶教堂已经被点燃,很快便被火焰吞没。

百姓们迫不及待的点燃了它,张延龄看到冒起的大火,心中颇为感慨。信仰和宗教从来都是冲突的,往往那是战争的根源。

虽然眼前这一幕不能算是宗教战争,妈祖庙只是沿海渔民信奉的神女,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但是也能看到,当一种信仰蛮横的凌驾于另外一种信仰之上,肆意的摧毁和践踏对方,往往是自取灭亡。人们心中朴素的寄托,并不会因为一座庙宇被毁便消亡。践踏者会遭到极大的反噬。这种反噬是心理和意志上的,所以不可征服,所以坚不可摧。

随船离开的还有被救的几十名青壮百姓以及三四名女子。被解救的女子其实是有二十多人的。但是她们大多数选择了不离开屯门岛,不回到广州府和家人团聚。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女子在这里遭受到了非人的凌辱和对待。她们中有的还是黄花大姑娘,被佛郎机士兵绑架来到岛上,被当作泄欲玩弄的工具,遭受了极大的损害。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她们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她们也想回去和亲人团聚,但是一想到回去后面对亲人的目光,周围人的目光,一些不好的闲言碎语,她们便根本无法面对了。甚至有些女子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害者,反而怀着负罪的心理,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广州府回归她们的家庭,那是不可想象的事。

张延龄虽然替她们难过,但却也无可奈何。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本就是如此。纲常伦理中那些糟粕的东西大行其道,这些女子们在遭受了迫害之后确实很难得到理解和安慰,反而可能遭受更大的羞辱。

也许,留在屯门岛上是正确的决定。几名决定一起回去的女子是因为家中有幼小的孩儿,无法割舍。但她们的命运如何,张延龄也不得而知。

张延龄能做的,就是吩咐人给她们在岛南的海边搭建房舍,给她们几艘船和渔具,提供些生活物资。也许让她们安静的在岛上无人处呆着,便是对她们最好的抚慰。时间也许会淡忘一切,也会抚平一切,将来一切都会变好。

其实,来到大明朝这近五年的时间里,张延龄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或许是人间的悲剧见的多了,张延龄也逐渐变得心肠坚硬,情感上也麻木了许多。

倒不是张延龄漠视这些人的苦难,而是张延龄已经意识到,有些东西是时代的悲剧,想要改变比登天还难。天下人的悲欢不同,自己也无力去拯救每一个人。哪怕是同情,都是无力和廉价的。

自己要做的,其实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大明朝变得更好。全力去打造一个海清河晏,百姓富足安康的大明朝。或许这才是解决百姓苦难的正确途径。

比如这些女子的悲剧,如果大明朝有强大的水军,有强大的炮舰,能够在佛郎机人意图占领屯门岛时便将他们强力驱逐,那或许便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大明朝政治清明,不会出现勾结佛郎机人谋利,无视百姓生死的官员。那么这件事也不会发生。

所以,自己应该做的不是去掬一捧同情之泪,而是要积极改变现状,改变大明。或许许多悲剧便不会上演。

……

半夜时分,船队回到了广州城南的码头上。让张延龄没想到的,已经是半夜时分,码头上居然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广州城的百姓们早已得知了官兵击败佛郎机人的消息,都聚集在码头上等待官兵凯旋。

当南海卫官兵押解着一长串的垂头丧气的佛郎机士兵上岸往城里去的时候,码头上的百姓传来山呼海啸之声。人们大声咒骂着这些恶魔,啐骂着他们的恶行,同时又扬眉吐气。

那些被绑架的百姓和家人团聚的场面更是令人动容。哭声一片。

张延龄等人下了船走到码头上,霍世鉴领着田东新和田家夫妇上前来。老夫妇领着田东新跪地给张延龄连连磕头。

“多谢侯爷救了我儿子回来,侯爷积善积德,将来必能长命百岁富贵万年。您便是我们的大救星。以后我们初一十五去庙里烧香,保佑侯爷平平安安。”夫妇二人流泪絮絮叨叨的磕头叫道。

张延龄忙命人将他们搀扶起来,笑道:“为百姓解困,是我等之责,理当如此,不用道谢。倒是此地官府所为,伤了百姓的心了。起来吧,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老夫妇两人千恩万谢,领着田东新去了。

霍世鉴却留了下来,向张延龄跪倒磕头。

“霍世鉴,你这是作甚?”张延龄忙问道。

霍世鉴道:“世鉴之前对朝廷和官家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他们不为百姓着想,无视百姓生死。但是现在,从侯爷身上,世鉴却明白了,原来朝廷里还有侯爷这样的人在,为我们百姓着想。为我们百姓拼命。此次作战,世鉴算是见识到了侯爷和您的手下各位大人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