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 余波(1 / 2)
戎羌骑兵来得快、去的也快,若是真的,任由其发挥快速机动的能力,那在战场上几乎是无法防备的。
并且戎羌几乎没有任何的道德观的束缚,做任何事都是极其的猛烈和酷烈,颇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魄力。
就是今天,他们仅仅是为了把萧文明引出来这个目的,就能杀害那么多的中原百姓,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得人心,但这种冷酷无情却是不能不重视的。
并且这回戎羌的南下,虽然似乎缺乏统一的指挥,然而却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关系。
那么多戎羌部落,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替达利可汗报仇,实际上却是在竞争入侵中原的效率,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并且还有冯天羽这样的人才帮着他们做事,更是如虎添翼!
这还不算董鸿儒这个包藏祸心的邪教头目呢!
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萧文明还是回到了潼关。
潼关的王将军已经收到了大致的消息,并且他的消息知道得还挺详细的,不但知道萧文明同戎羌一支主力队伍交过手了,并且还知道,双方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而是互相说了几段话之后,便各自离开了。
这事儿可大可小、可黑可白。
往白了说,可以是萧文明遇到戎羌之后,戎羌见萧家军军力强劲,觉得无懈可击,便故而主动逃脱,萧文明不战而屈人之兵,又长了大齐国的威风。
往黑了说,那便是双方阵前说话,所论之事甚不可言,恐有里通外国之嫌……
潼关的王将军这人,萧文明对他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
这位四品武将虽然小心眼也有,却做不出那种落井下石的事情,应该是不会背地里上一道奏章,告萧文明一个谋反之罪的人。
更何况他的潼关还需要萧文明帮他守护,要是把萧文明给气走了,万一一戎羌大举来攻,他除了紧闭关门装死之外,便没有任何反制措施了。
王将军和萧文明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自然暂时休戚与共,但是其他的人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好心眼了。
搞不好就会有人来告你一个刁状,哪管什么戎羌如同洪水猛兽就要猛攻过来,他们先踩在你的肩膀上,拿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万一戎羌入侵成功,那也大不了换一个东家好了——当了汉奸,投靠了戎羌,照样高官厚禄等着他们。
就是这样一个局面,真叫萧文明无话可说。
戎羌内部死了达利可汗之后,草原上没有了共主,不可能做到像以前一样的团结一致,却也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竞争环境,各个部落争先恐后地向南入侵。
可是另一边的大齐朝,似乎对于内斗和内耗始终是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外面是虎一样的对手,内部是猪一样的队友……
同羌的这一场仗,到底怎么打?能打到何种程度?萧文明是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这份郁闷的心情无处抒发,他也只能找温伯明聊一聊。
可一开口,话题就先落在了冯天羽的身上,恰巧温伯明对冯天羽,倒也有些耳闻。
“萧兄可知前朝的新旧党争吗?”
这场席卷整个朝廷的政治斗争,萧文明是知道的,那是几乎把朝廷整个文官集团一分为二,斗了个你死我活,后来甚至与皇位继承联系在了一起,更是无比的酷烈。
多少寒窗苦十余年年,又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官员大人,只因为说错了几句话,身上的官袍便被会剥个干干净净,一切都成了浮华泡影。
后来随着当今皇帝的登基继位,新党一派终于占据了上风,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失败了的旧党自然遭到了清算,全都被扫地出门、赶出朝廷了。
然而党争结束之后,所谓的“新党”也并没有什么兴利去弊的举措,朝政除了口口声声说的什么“众正盈朝”之类的屁话,便是一切如旧。
因此也有不少原本是新党的成员,胜利之后,是对党争也是心灰意冷,抛下了高官厚禄,提前退休归隐山林去了。
温伯明的父亲温少卿,就是其中的一员。
至于那些旧党,以至于旧党的子女,则几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温伯明的心上人苏舜钦,便如同无数旧党官员的女子一样流落风尘。
多亏了萧文明出手相救,用自己的功劳,换取了皇帝的一纸赦书,赦免了苏舜钦的贱籍,才让她重见天日。
因此萧文明是温伯明和苏舜钦当之无愧的大恩人,这也是这位极赋才学又极为清高的大才子倾心帮助萧文明的最重要的原因。
他父亲也曾是旧党的议员,因为当初同新党论战,骂人骂得太狠了,被新党之中几个心术不正之徒反复坐耗,逼着他全家自尽,只有冯天羽当时一个不过十来岁的幼子,因在外求学才免于一难。
冯大人之死带上了全家老小二三十口人,闹得实在是太大了,更关键的是,皇帝也不愿意新党因为有拥立之功,变得一家独大,便趁此将党争之后的清算告一段落。
冯家终于用自己的毁灭为这一场绵延数十年的党争,画上了血淋淋的句号……
至于冯家所剩的最后一个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