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算命先生丁大师(3 / 3)
京都文化是以旅游业起家的,在前些年收购了京都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之后,开始转型到了影视圈内。
和九爻或者欢颂这种偏向于内容输出的传媒公司或者像是川河和嘉航那样注重艺人经纪的公司相比,京都文化显然比较不一样,它主要是倾向于投资和发行方面的业务。
而且这个徐闻的眼光向来独到,转型这几年来,京都文化的投资和发行绝少失手,在影视圈向来有“十投九输”的魔咒中独善其身,甚至有着“十投九赢”的美誉。
他这次显然把目光投注到了丁炙的《药神》上。
说实話,盡管丁炙向来有着“票房财神”的美誉,但是美誉归美誉,現实归现实,影史中看待问题的方式向来现实。
丁炙的票房号召力肯定会在他们眼中加分不少,但是现实题材的商业化,向来是影视市场所不看好的。
尽管如此,作爲最早接触丁炙的发行方,京都文化很有魄力地意欲向九爻传媒提出票房对赌,并且开出了18亿的保底天价。
和票房分账不一样,所谓的票房保底,一般由发行方先对影片进行市场预估,与制作方约定一个电影票房的保底金额。
在电影上映之后即使票房没有达到当初给定的保底数目,保底方也要按照约定给制作方约定好的保底金额,如果票房上映之后所得票房高于保底数额,那么保底方将与制作方共享票房收益,并获得高比例的分账。
也就是说,丁炙如果应下了和京都文化的对赌协议,那么在《药神》这部影片尚未上映,就能先拿下18亿的稳妥收益。
相对于相对低廉的制作和演员片酬的成本,实际上在回本的同时,已经大赚了。
但是显然,对于京都文化这高达18亿的保底数额,丁炙似乎并不算太过满意,甚至提出了30亿这种将近于狮子大开口的数额。
所以也难怪京都文化的徐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徐闻在这震惊之后,却是也没有动怒,反而是有些笑出声来。
“他真不会以为,他能够再次复制《红海行动》的奇迹了吧?30亿保底?要知道,国内历来最高的保底记录,还是《疯狂外星人》的28亿,而且,那部片最终票房只有22亿,保底方可是赔了个底朝天。”
“他这是自信呢?还是自负啊?”
自言自语了两句,他才像向跟他汇报的属下轻轻说出一句话,“把消息放出去吧,我倒要看看,丁炙这是要成为传奇,还是成为笑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