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将计就计(1 / 2)
瓯越朝政,目前由内阁三位辅政大臣和二十七任皇帝平顺帝后裔泰王组成的四人执政团暂摄。
同时,执政团命令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三法司与内卫联合调查顺天帝遇害案。建淮双王虽然有弑君之嫌,但都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支持者众,调查自然困难重重。介于形势复杂,执政团又命羽林军接管杭京十门,在京城实施戒严。虽然建王与羽林军指挥使代春密谋想去拘拿淮王,打算将他在狱中击杀,再来个畏罪自杀的说法,造成既成事实。这样,死无对证,建王登顶之路的最大障碍就能除去。
但显然,这种做法淮王党人是不可能会配合的。经过激烈交锋,淮王只是同意配合调查。为保证人身安全,淮王每次出行,“临安宗”大长老傅竟都会亲自陪同。虽然不知道傅竟的真实修为,但他鹤发童颜的模样,看起来就像仙人,旁人见了根本不敢造次。如此,经过了几轮四司会审,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和内卫一众官员忙活了许久,淮王依旧安然无恙。
建王本想借舆论之口占据道德高点,然后派人将其拘拿诛杀,想不到这淮王果然是有实力,临安宗竟还有如此高人,看样子,得祭出雷霆手段了。
同样,四司对建王的调查也是如此,不可能会有实际进展。而昌化一脉经过新丰帝与庐王的激烈斗争,本就元气大伤,现在顺天帝再一去,在皇室已经没有话语权,皇室剩下的诸王亲贵也是在不断权衡利弊。朝堂上,两派的支持者也吵成了一锅粥。而其他的有实力的亲王本就不多,一时间还没有一个有力的第三方,所以众人焦点仍是建淮双王,而他们的争斗,也已经超出了律法的管控。看样子,只能武力对决,成王败寇,谁胜谁说了算。
本来,建王也在向柯无心示好,柯氏也属意建王,二人眉来眼去已经有一段时间。按说顺天帝驾崩之际,柯氏应当进京,正好可以协助建王。但不巧,得知瓯越皇帝新丧,广楚帝国的大军再次从西南压境,才平静了一年多的西南边境就再起战火。上次新丰帝新丧之际,他们刚拿了好处,犹豫着没出兵,这次他们不打算再浪费机会了。这样,阴差阳错地把柯无心给拖在了西南。
实际上,前次新丰帝驾崩的时候,北方的瀚海帝国倒是找准时机劫掠了几次瓯越北境。当初北境的大军大部分被调去了西南,造成北方空虚,瀚海知道情况后,自然是不客气,迅速南下劫财侵地。因着北方将士坚守,加上瀚海只想捞点好处,北方才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后来随着庐王败亡,北境方面的兵力重新得到补充,北境才消停。
瓯越朝廷中,除了柯无心,本来还有两个曾官至大都督的圣斗士,年龄都已经很大了,上一年为了灭杀鲁晟,其中一个出自五云门的大都督也受了伤,不久也故去,只剩下的一个叫金人龙的,现在双王之间保持着中立。而建王党虽然集结了许多玄境高手,但柯无心被拖在西南,营中并没有圣斗士坐镇。虽然缺乏顶级强人,但现在,建王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而淮王这些时日通过苗意知道了一些宫中的情况,也知道了萧宙扮演的角色。这些与当年昌化夺位时候何其相似?这让淮王等人对建王萧宙的恨意更增添了几分,也坚定了他们摊牌的决心。
很快,顺天二年正月十五,又一年的元宵节来临。虽然京城戒严,并没有什么赏灯的地方,但达官显贵和虔诚百姓的放灯活动却还是在零星地进行。也正是在节日氛围的掩盖下,建王党终于决定动手。
趁着夜色,代春调集了羽林军主力,多达万人的队伍迅速包围了位于城南的江淮别院,打算强行拘拿淮王。不过他们的行动已经被淮王提前探知,镇国公在羽林军中的人脉还是有一定官阶的,面对建王党的进攻,淮王党的对策就是:将计就计,趁虚而入,直捣黄龙!胜败在此一举!
此时的江淮别院里,只有一群视死如归的死士,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拖住羽林军。而淮王,早就转移到了一处秘密据点调兵指挥。淮王党兵分三路,一路是镇国公和傅竟率领,由国公府护卫和“临安宗”主力组成,近半是斗士,大约有千人。林有戴明二人分领“临安宗”四堂,并着国公府护卫,打算趁着夜色从皇宫东边的东华门入宫。
而苗意提前得到消息,带了一帮心腹早就候在东门。因着苗意的身份,值守东门的大内侍卫不敢驱赶,只是上前问明来意,苗意也推脱了个理由便留下。而当东门侍卫远远看见大批不速之客,正要呼喊之时,苗意等人已经出手,迅速解决了东门的侍卫。如此,淮王一党便悄悄潜入宫中。进宫不久,就爆发了与侍卫和宦官的激烈战斗。
淮王党的另两路,便是由淮王王府卫队和淮州招募的斗士力量组成。这两路人马合计人数过万,一半城内一半城外。城内的就是原来分散在江淮别院及附近的力量,此刻他们早就被转移到了城东的同治堂杭京分号,这处分号连着附近一片都是淮王的产业,正是安置兵力的好地方。现在,他们的目标就是位于城中的建王府。这队人马中,有五云门的三位玄境长老燕南飞、碧迎月和青木桐,此外还有王良,加上淮王护卫指挥使,有多达五位玄境斗士。而另一半,就是由世子钱枫霖统帅的淮州留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