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百万的收获(1 / 2)
张桂芳老师的葬礼结束之后,江山开始了探查工作。
“老板,用不着那么麻烦吧,咱们直接按名单挨个处理,不省事的多吗?”
龙文南给出了建议。
江山摇摇头。
“这件事涉及到的人和事太多,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死板的按名单处理,只会适得其反!”
针对教育基金一事,各地的职权部门,都是提交了报告的。
报告中明确表示,资金流向清晰,程序上也没有任何纰漏。
简单概括下来就是,江山的教育基金,是没有问题的,各地的做法,也没有问题。
一切都怪张桂芳老师没有调配好,才落得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
双方各执一词。
管理教育基金的人说,资金是被当地的各方势力吞了。
首发网址et
而当地的职权部门说,他们没有吞资金,如今的局面,完全是教育基金的调配问题。
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江山要是因为张桂芳老师的死,就擅作主张,按教育基金方面提供的名单挨个处理。
假使其中牵连了无辜,出现冤假错案,到时候,他如何向各方交代?
说白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那一方都不能全信。
贸然行事,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当然了,严格说起来的话,这些事江山是不宜插手的,由官方出面才是上上之策。
但九十年代,各地的局势混乱又复杂。
很多的冤假错案,包括一些水很深的案子,大多都出自九十年代。
这种情况下,那怕是官方,很多时候也都是有心无力。
无论个人还是官方,精力都是有限的。
现如今,发展经济是第一选项,其他的事情,都是暂时放在一边的。
大局上,官方对江山是支持的,谁都想还天地一个清白正道。
但在具体事情上,就得靠江山自己了,官方腾不出那么多的精力。
综合所有的这些因素,微服私访,顺藤摸瓜,便成了最优解。
“简单收拾一下,咱们就出发吧。”
江山吩咐道。
……
因为是微服私访,所以江山几人换下了昂贵精致的服饰,改为普通民众的装扮。
江山就跟个衣架子似的,穿上正装,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器宇不凡的大人物。
换上普通服饰,那就是一个丢在人堆里都找不出来的屌丝。
人靠衣装马靠鞍,果真不假。
乘坐着专机,他们抵达了一个中西部城市。
下了飞机后,改乘汽车去往乡下。
不得不承认,除了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道路条件,真是一个比一个恶劣。
市区还好,起码还都是硬化路面。
一出市区,就是各种各样的沙土路。
颠簸得不行,毫无乘坐体验。
折腾许久,又换乘了多趟汽车,江山几人这才抵达乡下。
不出意料的,乡下,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贫困的模样。
瓦房,茅草房,随处可见。
道路坑坑洼洼,一路都是牛粪和马粪。
甚至还有人专门背着背篓,在路上捡牛粪和马粪。
原因无他,牛粪和马粪扔在地里,那可是很好的肥料,能够为庄稼提供大量养分,还能肥地。
有人会说,不是有化肥吗?
一包化肥的市场价,便宜的几块钱,贵的能达到十块钱左右。
但要知道,这个年代,贫困地区的家庭年收入,一年下来都不到一百块。
上有老下有小,刨除吃穿用度,还能掏得起化肥钱的家庭,少之又少。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帮助贫困地区的民众脱贫,解放生产力,进入工业化是唯一的办法。
而要想解放生产力,进入工业化,就需要大量的,各专业的人才来推动。
而人才,是需要教育来培养的。
千言万语汇总成一句话,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
于个人,于国家大局,皆是如此。
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张桂芳老师生前,才会积极推动教育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学可以上,有书可以念。
可惜,张桂芳老师没来得及看到那一天,便撒手人寰。
而江山他们站着的这片地方,就是张桂芳老师的殒命之地。
江山,李潇潇,龙文南,他们都是贫苦家庭出身,看到面前这落后贫困的一切,不仅没有丝毫的嫌弃,反而还觉得有些熟悉。
但更多,是感慨。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他们已经摆脱了贫困,迈入上流阶层。
吃香的喝辣的,衣食无忧。
甚至吃穿用度,都要用高档货才行。
但很多穷苦民众,生活依旧是毫无改观,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
站在个人角度,他们如今的优质生活,都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来的,不靠谁,也不欠谁。
但严格说起来,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吃到了时代红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