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1章: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1 / 2)

加入书签

a段和b段的中间,以乐团的伴奏来度过。

分别由铜管和弦乐声部轮奏,单双簧管、大小提琴、长笛……

等乐器,以不同调式,轮番独奏,将观众的思绪,代入祖国的山川、河流,森林、稻田……让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景象。

每一次轮转变奏,都能准确地反应歌词所要表达的美好深意。

铜管与打击声部,肆意展示自己的雄壮与铿锵,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巅峰。

指挥家的情绪,也跟着激昂。

猛地再转身,指向李昱。

随着指挥家的这个动作,众人还以为,音乐旋律会持续走高,没想到李昱一开口,伴奏的声音逐渐变小,几乎只有李昱的歌声。

中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感。

配以李昱的歌声,以及歌词,竟然有种别样美感: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b段开头,曲调和a段开头是一样的。

词儿却变了,从大河、稻花,变成了姑娘和小伙儿。

前面写景,后面写人。

前面写美好的山河,后面就应该写的是美好的生活。

观众们是这样顺着歌词,前后映照去推测的。

然而,歌词走势,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

开辟新天地。

唤醒沉睡的高山。

改变河流的模样。

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日复一日地奋斗。

一种不为艰难的改变。

改变自己。

改变家乡。

改变祖国。

用勤劳的双手,去追逐自由、美好、和平;去建立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里,重点是改变,是奋斗,是努力。

但是,仅仅如此嘛?

是那么简单嘛?

歌词的深意隐隐约约在指示另外一个方向,有的人感受到了,有的人没有体会,但是随着歌声,他们一定会明白。

李昱在这句的尾部,将声调又一次拔高后。

都不等指挥家有什么动作,观众们自然而然看向了和声团,指挥家紧随其后,面向他们,指挥家双手向上用力扬起,嘹亮的歌声传来: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轰地一声。

心灵、灵魂,仿佛被强大的力量撞击。

因为,歌词升华了。

开头那一句‘这是英雄的祖国’,直教人头皮发麻,心情激动,血液澎湃。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英雄辈出。

面对列强入侵,无数英雄拼死抗争;面对酷刑,无数英雄面色不改,英勇就义。

面对铡刀,她铿锵喊出:“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面对包围,他只说了一句:“不必多说,开枪吧。”

当剖开他的肚子时,里面只有棉衣和树皮。

……

类似的英雄,还有许多许多。

他们从未想过投降,宁愿赴死,也不做俘虏。

这是气节!

这是精神!

这是民族魂!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真的有不怕牺牲的人,愿意为这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付出一切!

而且,前仆后继。

宏大的交响乐中,观众们终于落泪了。

情绪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止不住。

对于这首歌,李昱有两个最深的印象。

一个就是小时候,看到电影《上甘岭》,演唱这首歌的片段。

那是个美丽的姑娘,尽管电影画面是黑白的,可是完全遮挡不住她的美丽。如今,她已经成为老艺术家了。

后来,李昱才知道,那不是她唱的。她只是演员,在电影里面对的口型。

演唱者是另外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姓郭。剧中演员姓王。

郭老师的嗓音高亢明亮,婉转甜美,音域尤为宽广,唱歌时富有韵味。

少年时练过戏曲,通过严格训练,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让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

她的《我的祖国》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版。

在录制这首歌时,有个小故事。

先是有了电影《上甘岭》,后才有的这首歌。

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唱,一直找呀找,才找到她,并且就在东央广播电视台进行录制,然后第二天,向全国播放这首歌。

男生版的,给李昱带来深刻印象的不多,只有《2002年的第一场雪》算一个。

另外一个深刻印象,便是袁公了。

全国人民能不挨饿,吃上大米,袁公功不可没。

袁公很喜欢《我的祖国》这首歌,他走的那天,就是在这首歌的歌声中走的。

两个有着相同近代史的世界,遭遇是一样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听着这首歌,没人能忍住情绪。

不要说前台哭成一片的观众,后台的几个明星,各自转身,偷偷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