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诗文之争(1 / 2)
但凡是来到苏异茶馆之中的书生,除了一小部分是闻讯而来,只为见个世面之外,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想着能够在这茶馆之上展露身手,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这茶馆之内。
只不过这么想的人虽说多如牛毛,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也仅仅只有那几个人而已。
那李正则和李灵均二人虽说兴致勃勃,想要将自己的诗词取代那些茶馆之中的诗词,不过真正在他们将自己的诗句自信满满做出,交由在场的其他书生士子进行点评的时候,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原本这自信满满以为自己文章一定能够取代这茶馆诗词的二人,在把自己的诗词交给在场文人士子看过之后,那些文人士子给予的评价并不高。
“两位公子的数词虽说优美华丽,不过也仅仅只是徒有其表,并无更加深层的意义。”
“而被你们挑战的那一片文章,虽说文笔普通,可是轻描淡写之下,却描述了底层百姓的艰苦,仅仅只是这一点,就超过了两位公子的文笔呢!”
或许是因为出身高贵,接触的事情不同,这二李的诗句,虽说描写的极为华丽,展示出来了如今大唐的强盛富强,不过相比这茶馆之上那一首描述百姓疾苦的诗词相比,还是逊色太多太多了。
毕竟不论是普通穷苦书生,又或者博学多才的名门士子,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救国救民的圣贤之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孰优孰劣自然分的出来。
眼见自己的诗句并未成功被选拔上去,取代这茶馆的诗句,那二李之中的弟弟李灵均似乎还有一些不服气,当即也是反驳了起来。
“诸位!依本公子之见,你们的点评未免有失偏颇吧?如今天下虽说有不少穷苦百姓,可我大唐国力强盛也是事实,有人体恤百姓,为百姓发声自然值得称颂,可向世人彰显我大唐强盛,同样也是必不可少。”
“既是比试诗词,自然还是要文采之上进行点评,本公子的诗词虽说不算上等,可也自诩还算通顺押韵,比起这一首应该只高不低吧?”
论平仄押韵,在这用词之上,李灵均的诗词自然是已经超过了那茶馆之上的诗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看都自己不过是彰显大唐繁华,却被这些是书生士子贬低,不如体恤民生的诗词,这如何让她能够接受。
原本李灵均以为自己这样一番话语说出,也能够让在场的这些文人书生心悦诚服,从而改变这样的点评,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书生士子却并不买账!
同样都是读书人,而且还是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傲气。
尽管身份普通,可此时被一个权贵人家的公子如此反驳,还是激起来了众怒,只见一个粗布青衫的书生走出,当即就反驳了起来。
“这位公子此言差矣,诗词文章平仄固然重要,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更深层次的含义,如若不然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
“公子若是彰显大唐繁华富强,那也算不上落了下成,只不过如今中原各处受灾,北方讨伐蛮夷失利,南方更有叛军未平,在此内忧外患之际,这位公子还在为粉饰太平不知百姓疾苦,又如何能够比得上这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句?”
如今的大唐,说强大也的确是强大,经历了贞观之治后,不少外邦都开始来进行朝拜这个东方大国。
可这样的东方大国,却是在武则天继位之后,一直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倒也并非是因为武则天治国无方,而是因为这皇权更迭之后,出现了一些必然出现的问题。
其中前朝臣子不服新皇暗地之中阴奉阳违,拥兵自重的将军趁此机会进行反叛,再加上讨伐北方之战的失利,如今的大唐也的确是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说如今还算不上是大问题,不过若是一直都不进行处理,日后极有可能会逐步发展成为更为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书生反驳李灵均的话语,倒也是有理有据,真正在李灵均听到这样的话语之后,脸色也是变得有些惨白了起来,似乎极为生气,可是却又还要进行压制。
一旁的李正则看着自己的兄弟被说的还不上口,当即也是打算站出来进行反驳,不过却被一旁的苏异给拉了起来。
“李公子切莫生气,圣人尚且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熟读圣贤诗书,更应该对民生之事上心,如若不然纵使文章盖世,也不过如锦衣夜行徒有其表而已,不知李公子是否赞同呢?”
苏异明白在这个问题之上,这二李绝对争论不过在场的众多书生,毕竟在场绝大多数书生都是出生普通,原本就对于这些富家士子还有几分仇视。
此时既然抓到了机会,断然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防止这二李继续受气,苏异也是开口进行了劝说。
在他把圣人的话语都搬出来了之后,那李正则和李灵均尽管忿忿不平,不过最终也是并未多说其他,冷哼一声随即便拂袖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
因为听到了方才陈子昂的提醒,所以此时在看到了这李正则和李灵均二人面色不悦的时候,苏异也是站了出来开口进行了劝说。
“两位公子不必太过置气,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