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 丧心病狂(1 / 2)

加入书签

啊!

真的好变态但也真的好真实好犀利!

啊啊啊!

真的好可怕但莫名其妙有点爽到底是怎么回事?

啊啊啊!

啊啊啊!

真的好好看但不知道应该怎么称赞就只是一个无情的尖叫机器也没有关系吗?

啊!

汤臣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熊熊燃烧的热情让心脏几乎就要炸裂开来,汹涌澎湃的激情持续不断地撞击着耳膜,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激荡出阵阵回响,彷佛置身于烟花大会一般,漫天绚烂。

然而——

现实却是,一片安静。

整个放映厅, 始终包围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声响,也没有任何动静,更不要说尖叫了。

毫无声响。

那些声响那些喧闹那些炸裂,全部都发生在脑海里,现实世界则是另外一番面貌。

哗啦。

哗啦。

字幕, 缓缓出现,耳边传来若有似无的波浪声响,就好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被丢入冰冷刺骨的湖水里一般,荡漾起来的波浪吹拂着毛孔,丝丝寒意钻入血管,身体和心脏的温度就这样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如坠冰窖。

然后,悠扬却诡异的钢琴旋律就在水波声之中轻轻缭绕,如烟似雾,缠绕在灵魂深处,稍稍不注意就无法挣脱。

电影,结束了。

演员列表和幕后工作人员列表缓缓滑动,但是穹顶影院的整个放映厅里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似乎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但事实上,是没有人能够做出反应,一个两个都被狠狠摁在座椅上,无法动弹,就连呼吸都不是自己的。

如果说“游客”是惊涛骇浪,那么“爱人”就是暗潮汹涌——

戏剧张力如此强烈的一个剧本,却被呈现得如此内敛如此凌厉又如此清冷,狗血的力量屡屡就要冲破大荧幕, 却又被硬生生压制下去, 以至于所有能量全部都被埋葬在了冰山底下。

一直等待着爆发时刻。

全场寂静。

因为脑海里的山呼海啸需要一点点时间消化和沉淀, 也因为汹涌而出的情绪太过浓烈也太过凶勐而需要一点点时间酝酿。

“游客”的出色在于,将婚姻里的伪善面具揭开,隐藏其中的枷锁和束缚,有人试图扮演掌握控制大权的领导角色、有人则试图扮演处处委屈的受害者角色,但走到最后,其实就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不仅是婚姻,每一段情感关系乃至于每一段人际关系都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而“爱人”的出色则在于,在“游客”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揭晓婚姻的本质:

谎言与控制,欺骗与算计。

借用艾青的话语,电影的主题核心就这样被呈现在观众眼前——

从某个角度来说,“爱人”比“游客”退步了,因为内核就直接说了出来,浅显易懂;也因为电影的主题局限在婚姻框架之内,反而没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但同时,也可以说“爱人”比“游客”进步了,因为在婚姻主题上,故事又更进一步,将婚姻关系最肮脏也最丑陋的部分直接展示出来。

难怪!

难怪陆潜强调,“爱人”是一部适合商业市场的作品, 更简单更浅显也更直接,当然,娱乐性也更强。

但是,汤臣真正喜欢的,却是陆潜用如此沉稳冷峻的方式,甚至是幽默荒诞的方式,讲述如此一个丧心病狂的故事,为观众呈现出两个丧心病狂的角色——

无论是艾青,还是王斯,他们的角色弧光都如此清晰又如此深刻,将人性深处最黑暗也最狰狞的部分释放出来,于是才有了故事最后令人瞠目结舌却又理所当然的结局。

艾青,爱情。

王斯,枉死。

细细想来,汤臣才注意到,陆潜不仅改编了原着小说的标题,从“消失的爱人”到“爱人”;而且两位主角的名字也全部改变,这显然不是恶趣味的闲笔,就好像“游客”里的房间号码一般,“429”,这也是具有意义的。

那么,到底应该谁前谁后呢?

是爱情枉死,还是枉死爱情?

两个词组,非常相似却各不相同,重新带入电影里,又让人不由思考,到底是艾青让事情变得如此面目可憎,还是王斯让故事变得如此荒腔走板?

曾经,一切不都是那么美好吗?

难道……是因为婚姻吗?

如此看来,“爱人”和“游客”是相似却是不同的,“游客”在结局所带来的思考,是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反思;而“爱人”在结局引爆的思考,则是人们对婚姻制度本身的剖析。

显然,思考到这里,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丧心病狂,但精彩绝伦!

最重要的是,匪夷所思。

啪。

啪。啪。

放映厅的灯光,终于缓缓明亮起来,暖洋洋的鹅黄色光晕驱散黑暗,然后一把将全场观众拖拽回来现实。

大脑,清醒过来。

啪啪啪。

有人站立了起来,为电影送上掌声,这是传递内心澎湃的唯一方式,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