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3)
拳友大哥说看兄弟你心诚,我不揣浅陋,把一本武林奇书赠予你吧,这就是千古名篇,九要论。
下面是九要论全文,过后我会给解释
九要论
南宋岳飞创作的武学经典
《九要论》是一篇武学经典,它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上概括了武术的总则,而且系统全面、文字优美,不仅可以指导普遍的武术修炼,更能获得艺术的享受。《九要论》九篇有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内容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
九要论
别名
岳武穆九要论
作品体裁
武林秘籍
内容简介
而每一部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包含,在每部分中都包含着作者圆融的武学思想。通篇看似分为九章,而气势一贯,始终在表达着一个思想——返本归一(合为一气)。如何透过纷杂万象,抛开千姿百态的外形动作,来把握住武术运动的核心,使万殊归于一本(返本归元),作者无不从原理上着眼,从普遍法则上给出答案。
《九要论》的理论来自哪里,又是创作在什么时候呢?从其武学思想和所用术语来看,无疑是来自心意六合拳的理论体系,从与《九要论》合抄在一起的《心意要诀》和《交手法》这两部分来看,更是与心意六合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出自《心意六合拳谱》,字句皆相同。那么,《九要论》与《心意六合拳谱》孰早孰晚,谁是谁的发展演变呢?心意拳谱的《六合十大要》已经系统整理了心意拳的内容,其十则为:一曰三节,二曰四梢,三曰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法、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八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曰三性调养法,十曰内劲法。《六合十大要》的体系不仅有理论的,也有技术的,每一篇都能够指导修习,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是各自独立的,这与《九要论》有本质的差别。《九要论》中解说三节、四梢、五行、六合等时,无不是似有所指,可见,在《九要论》之前已有相关三节、四梢、五行、六合等内容出现,所以《九要论》一定是在《六合十大要》之后出现的。《九要论》在行文时或有所否定,或有所强调,否定意在防止流弊,强调意在深入重点,皆有所指,否则,《九要论》的很多论述就成了无矢之的。然而,因为有人托名岳飞所做,所以更有人认为《九要论》早成于《六合十大要》。其实说为岳飞所做并无任何证据可佐证,再者《九要论》的八股文格式也是明显的明清特征,而非宋朝的文风。
“一要论”论一贯,也就是武术所追求的“整劲”,《九要论》中描述为:“从上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如何达到整劲呢?文中说:“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心意拳是通过基础“六艺”的练习达到一贯状态,六艺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合一称为“六合”,在百目之内,初步修证到“体整如铸”的境地。
“二要论”论呼吸,呼吸即阴阳也,“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阴阳相依相成,互相转化,熟解阴阳之理,拳术莫非太极。心意六合拳谱曰:“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一吸阴气入于阳,一呼阳气入于阴,眼一翻阴气落玉枕,鼻一抽阳气落额角,这种阴阳变化即正是心意拳里所说的鹰、熊二意。呼吸是联系人体内外的门户,所以至关重要,但是虽然分为二气,练习时意、气、力相合,浑然如一,也不能在此处胶着。
“三要论”至“六要论”,论述了三节、四梢、五行、六合,和《六合十大要》有联系又有区别。十大要中分明了三节,提出了“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原则。而《九要论》更强调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既继承了前人说法,而又有补充完善,使后学者不落入窠臼。然为初学者告,三节犹须分明才‘能指导练习,原因在于“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三节之论不可忽视,然而起、随、追三字形成一体,三节犹是一节,又何须再区分也。四梢之说十大要中已经明确,但在《九要论》中则又深入一步,从原理上分析了四梢的地位,使我们对《六合十大要》中的理论加以理解。“四梢足而气自足”,四梢齐的根本目的仍在于完整一气。十大要中的五行只说到“内对人五脏,外应人五官”,而在《九要论》中则洋洋洒洒把人体内外部位器官的五行归属逐项罗列,可谓是对《六合十大要》之“五行说”的进一步深入,把人体五行学说发挥到了极致。“心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更是对人体各部属性做了详尽的概括。五行是中医学的基础,科学性毋庸置疑,而有真实体验者却很稀少,唯有内功有成者才可以体证,作者对其重要性再三致意,引导当局者自为体认,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作者也说明了“五行百体,总为一元”,不必要执着于某一经络某一局部。至于六合,《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