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古代亲子鉴定(2 / 2)

加入书签

到了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把“滴血认亲”写入了《洗冤集录》:“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这可不得了,按照古人的习惯,一事,一物,一言,一理,只要纳入典籍,那就有着金刚不坏之身,只能笃信,不可置疑,《洗冤录》白纸黑字这么一写,滴血认亲也就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成为国人坚信不疑的“亲子鉴定术”。

事实上,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滴血认亲”是一件非常扯的事儿。任何液体能否渗入某一物体,全看这种物体有无缝隙,血液也一样。尸骨上面只要还有骨膜等软组织,那么不管亲爹还是亲儿子,都休想把血渗进骨头里,如果能渗进去,说明尸骨已经完成了白骨化的过程,表层不再有骨膜覆盖,任何人的血液都能渗入。

至于滴血认亲——在碗里倒上清水,受试双方各自滴一滴血落入水中,看其是否相溶——也是不靠谱。据媒体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司法鉴定所曾经做过相关试验,结果证明,不管亲人还是陌生人,只要将血滴入水中,最终都会相溶。

“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细胞膜很脆弱,没有坚固的细胞壁。所以将血液滴入清水里,由于渗透压的原因,红细胞就吸满了水而胀破,形成散落的碎片,这时我们在碗里看到的就是红细胞释放的血红素。用这种方法,无论将谁的血液滴入水中,看上去都是相溶的。”

知道了滴血认亲的不靠谱,钟巧儿接下来要想的事,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达到她想要的结果:无论她还是钟三郎的血跟折正阳的血都不能相溶,至于他们两兄妹跟李氏的血自然是要相溶的。

于是钟巧儿又找了下度娘,知道在水里加明矾,血不相容,加盐巴能促进血液相溶。

于是,钟巧儿上了某宝买了明矾,同时还买了一些验血试纸,她打算验下她自己的、云君墨的、还有钟三郎的血型,看看三人各是什么血型,以便今后的不便之需。

买完东西从空间出来,云君墨已经从宫宴上回来,钟巧儿拉着他取水查证她查阅的东西是否准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