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提前完婚的打算(1 / 2)
青石镇每隔五日是墟市日,有很多小商小贩,拿东西到集市贩卖。为了更好了解民生,了解老百姓的生活,钟三郎得空就会进城赶集。甚至庄子里有可贩卖的东西时,他还自己去吆喝卖过东西,体验那些商贩们的生活。
钟巧儿说过,与其日后才‘访贫问苦’‘扶梨亲耕’,不如现在有机会多多体验,底层农民的生活。钟三郎牢记钟巧儿这番话,这赶集的日子他基本没缺过,平日里也时常下地帮着干一些农活。
他发现这样虽然学习的时间少了,但效率却提高不少,一点不影响学习。
他自己尝试甜头,也把这经验告知李世伟。如今李世伟会一改,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得空就去李记帮忙,便是听取钟三郎意见的结果。
李世伟也从中得到了甜头,所以每次赶集都缺不了他,跟他们一起的还有赵行的儿子赵崇玺。这赵崇玺虽年长两人几岁,甚至还是李世伟的夫子,可跟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一副跟他们哥两好的样子。
今天三人照样在约定的地方见面,然后三人一起朝集市赶。这不是三人第一次赶集,所以哪个地方卖什么东西,哪个地方有他们要看的,他们心里很清楚。当然,不在他们看的范围内,也不妨碍他们驻足观看一番。
当看到粮油店的生意出其好的时候,三人脸色皆有些沉重,“才秋收完,就有这么多需要买粮食的百姓,看来农民的收成不可观。”
“今年整个夏天,基本没雨水,水稻抽穗缺水,收成自然受影响。另外,后面又有蝗虫破坏,颗粒无收的庄户不在少数。”
“也不知道县令大人,会不会将这情况,上报朝廷。”
“就是上报,就这样情况,朝廷也不会有措施,还影响县令大人自己的政绩。”要朝廷拨款赈灾,除非把灾情写得足够严重,比如说饿死多少人,比如说多少庄户颗粒无收。
正常情况下,没人愿意如此做,更何况现在还没人饿死,县令大人自然不会没事给自己找事,上报这种不痛不痒的情况。
赵崇玺两父子,很清楚官场上这些黑暗,才甘愿做个教书育人的夫子,偏安一隅躲在这个小镇上。
钟三郎和李世伟涉世未深,对官场的事,全然不懂。不过,他们心中觉得,当官就该为百姓做实事,“不上报朝廷,难道也不做一些相应举措?”
“眼前百姓还能自己掏腰包买粮食,暂时不会有举措。至于后面,视情况而定。”
赵崇玺刚开始也是一番热情,想好好读书,然后当官为百姓做事,可随着年级的增长,看到黑暗越发多,热情就渐渐被浇灭。
按理他不该跟钟三郎两人说这些的,可这两个小友,他打心里喜欢,便想着能提前透露一点官场的黑暗,给他们知道,免得将来他们意识到官场不如他们想象那般好,大受打击。
赵崇玺的话,让钟三郎和李世伟两人都沉默了,有些问题他们还没办法往深处想,但他们会把这个问题记在脑海里,然后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去领悟这当中的原因。
赵崇玺要的也是这样的效果,所以话题点到为止,后面就再说这个问题。
由于这个沉重的话题,后面三人都没什么心思,继续逛。恰好赵崇玺说,过段时间有为期半个月的庙会,到时候能见到更大场面的集市,三人于是没继续逛。
集市出来后,钟三郎跟着赵崇玺一起去了知味书肆,他来书肆是交他的誊抄稿。
虽然现在家里有银子,不用他操心束脩费,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还是希望能挣一些银子,如此偶尔想给家人买点东西,也不至于还要伸手问家里要银子。
在得知知味书肆有贩卖手抄本书籍后,他就揽了这个活儿做。如此一来,不仅每月能有一小笔收入,还能趁机练字,一举两得的事,挺好的。
交完手抄稿,赵崇玺要留他吃饭,钟三郎因着还要去李记一遭,就推辞了。
李记是一整天营业的,钟三郎到的时候,正是饭点,李秋瑶正忙着。钟三郎对这边也不陌生,自己张罗了吃的,先填完肚子,这才找机会跟李秋瑶说钟巧儿要回来的事。
听说许久没见面的人要回来,李秋瑶开心狠了,“具体哪天回来,我安排人去码头接她?”
“这次她是跟凤公子一道回来的,不用咱们接。另外,食天地才开业,大哥暂时要在那里坐镇,这次没跟着回来。”说着,把袖笼中的信拿出来递给李秋瑶,“这是大哥给你写的信。”
李秋瑶的确很想钟大郎,却也知道,他们现在都该以手头上的事为重,得知钟大郎没回来,虽然有些失望,却也理解,“反正再两个来月也过年了,到时候就可以见面,没关系的。”
由于原先久跟李秋瑶熟,钟三郎跟她说话,也没太多顾忌,便试探道,“秋瑶姐姐,如果年后就让你跟我大哥成亲,你愿意吗?”
“是不是世伟跟你说了什么?”
“秋瑶姐姐的意思是,世伟也有让你和大哥年后成亲的想法?”
“他担心那徐招财总来,对我的名声不好,就想着让我早些跟大郎成亲。”
“那秋瑶姐姐自己怎么想?”
“只要爹娘不反对,我都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