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半个老师诸葛亮(1 / 2)
柴桑。
也就是后世的九江,这里位于彭泽与江水的交汇处,也是一处绝佳的屯兵之所。
孙权是在得知曹军南下荆州的消息后,方始将驻地西移至柴桑的,他在江东的真正治所,其实是在京口,也就是后世的镇江。
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在江东的基业得到巩固,会正式把治所移到建业,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
孙权得知刘备使者,卧龙诸葛亮到来,已经差遣了诸葛瑾在驿馆等候,安排住宿下来,鲁肃则被孙权先叫了过去询问刘备的情况。
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一番攀谈,在互叙了兄弟之情后,诸葛瑾忽然低声说道:“二弟,你可知曹操也遣了使者刘晔来江东游说,并带着檄文而来?”
刘封在旁侍立,听了一惊,心下暗想:“这下坏了,曹操竟然也派使者来江东了,更要命的是,这使者还是大名鼎鼎的刘晔刘子扬。”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没有讲曹操派到江东游说的使者是谁,刘封本以为是无名之辈,不足挂齿,而现在听诸葛瑾一提,才始知这使者也是三国时的名人。
诸葛亮听到刘晔之名,心头也是一震。
相比已经扬名于江淮的刘晔,诸葛亮这条卧龙还没有显山露水,急需要在这次出使江东中“扬名立万”。
这一次来江东,诸葛亮早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管是曹操的使者也好,江东的重臣也罢,他都无惧意。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诸葛亮也是要强之人,刘晔的名气正好是扬名的踏脚石。
送走诸葛瑾之后,诸葛亮把刘封叫到跟前,说道:“吾闻刘子扬十三岁即杀人,出仕庐江强豪刘勋时,曾断言孙伯符伪与勋好盟之计,为孙家兄弟所不喜。今番刘子扬领曹贼之命来江东游说,必定心高气傲,不把江东之人放在眼里,亮早有心一会这沾名钓誉之徒。”
说到这里,诸葛亮话锋一转,郑重提醒道:“元通,你可要好好的思谋,做好万全的准备,必要时候,也要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真实本领来。”
刘封被诸葛亮一句话堵得心塞,什么叫万全准备,什么叫拿出真实本领,他刘封不过一个随军护从,要准备什么,难不成还要自己上场舌辩吗?
但是,诸葛大佬有任务下达,刘封不能不听从。
在刘禅这个亲生儿子出世后,刘封在老爹刘备心里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与此同时,随着曹操大军的步步紧逼,诸葛亮这个军师的重要性越发的突显。
“多谢先生提点,封以为,刘晔此人虽然善谋多思,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刘封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道。
“什么弱点?元通你不会认为,他汉室宗亲的身份是弱点吧,刘晔要是没考虑清楚这一点,他怕是不会来江东?”
诸葛亮不以为然的淡淡一摇扇子,点指刘封的脑门,道:“也罢,今日有暇,汝子也还算可教,我就当你半个老师,好好的说一说刘子扬此人吧。”
说罢,诸葛亮开始一五一十的向刘封说起刘晔的事迹来。
囿于时间点限制,诸葛亮能叙述的,主要是刘晔前期的一些经历,比如说,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后,正宗的汉室宗亲。
又比如说,曹袁官渡之战,刘晔曾向曹操献上了发石车,巧计破了袁绍军的箭楼阵,为后来曹操奇袭乌巢打下了基础。
刘封一边点头倾听,作好学生状,能够让诸葛亮当“半个老师”为自己讲解一番,对于刘封来说,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
“按老师所言,刘晔此人虽然才情很高,但性格偏激,若是被言语激怒,则极容易作出冲动之举,若是能巧为借用,也许能事半功倍。”
刘封在听罢关于刘晔事略后,鼓起勇气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判断。这是他结合了穿越前职校卧谈会的“网络论坛贴子”,结合了刘晔后半生的遭遇得出的结论。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后来三国争霸重要战役中,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刘晔作为曹魏一方的重要谋士,均对战事变化作出过准确的判断。
刘晔的名声之所以不如郭嘉、贾诩、荀彧,主要是曹操死后,刘晔因汉室宗亲的身份遭到曹丕的猜忌,因为曹丕已经决定要废献帝当魏国的皇帝了。
继续重用刘晔,显然不可能,于是乎,刘晔屡次献策又屡次不被采纳,有时就算他说的对,曹丕也是坚决不纳。
刘晔心情苦闷最后发狂病逝,也算是一个悲剧人物。
诸葛亮这回没有再反驳刘封,而是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元通,接下来几日,我要与江东群豪名士辩论结盟之事,汝随同一起,在厅前等候。”
刘封点头应道:“封谨尊老师之命。”
这一路相处,刘封对这位蜀汉未来的丞相大人性情也初步有了了解,这是一个智商很高、喜欢掌控一切的人,也是一个洞察人心、走一步算三步、四步、五步的智谋之士。
被穿越前的刘封,智力平平,政治能力也是一般。
现在的刘封,智力和政治才能方面,有二世的经验积累,又有熟读三国历史的优势,怎么说也能和诸葛亮较量一番了。
当然,该藏拙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