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名将司马师?(1 / 2)

加入书签

长安、陈仓。

两个选择摆在刘封面前。

究竟如何取舍,考验的不仅仅是军事能力,还有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影响力。

刘封在郿县召集了军中诸将、丞相府众官员,反复进行推演,在辩论和争执中,汉军下一步的军事动向,终于清晰起来。

李球年轻气盛, 来到关中帛图前面,指着长安城的方向谏言。

“丞相,打长安意义重大,郭淮回了长安不假,但他手里没什么兵力,就算拉扯起城中的私兵仆僮, 也无法挡住我大汉铁军的进攻。”

第一次在丞相府军谋司参画, 让李球心情激动的难以自制。

蒋琬见刘封有些被李球的提议所动,不由得急切起来。

“丞相,大军攻伐,当慎重,司闻曹送来消息,司马师的五万增援魏军,正在从潼关往长安急赶,预计六日之内,其主力就将到达灞桥,换句话说,我们拿下长安的时间,只有六天,这实在太急迫了。”

“万一,我是说万一,我们在攻城之时,司马师杀到, 那就是腹背受敌, 大军将陷于覆亡的艰难困局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蒋琬在参谋军务时偏向求稳,与年轻的李球正好相反,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策略,倒是给刘封提供了不少的参考意见。

司马师增援!

刘封纠结的眉头,听到司马师三个字时,慢慢舒展开来。

郭淮是魏军将领中的中坚,久镇雍凉多年,他的经验丰富,要想诱他上当,难度相当的大。

司马师则不然,五丈原之战后,司马懿为了扶立两个儿子,将大半的功劳堆积到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身上。

司马家族是世家大族,有八达在暗中推波助澜,有魏国玄士们的吹捧和包装,司马兄弟现在俨然已是魏国五子良将那一级别的将领。

魏国这些年总体上局势平稳,中原腹地未有战事,特别是黄河以北、青州、冀州一带,更是连年丰收, 在安逸的氛围下, 文人们也是一个个化身为军史专家, 对魏蜀之间的战事评头论足起来。

“刘封,不过是司马子元的手下败将,不足为虑!”

“刘假子,也就欺欺郭伯济那样的老实人,要是换了司马太尉府上的两位少将军,那说不定早就被赶回到蜀地了。”

无知者无畏。

在没有上过战场,纸上谈兵的名士们眼里,刘封这些年虽然屡屡在战场上获胜,但迈的步子一直不大。

要是换成他们来当蜀国丞相的话,这会儿已经灭了东吴五次,踏平魏国六次了。

“司马师的五万兵,其实真实能战者,也不过两万,其中称得上精锐的,是温县子弟兵七千人,其余多由河内郡附属的郡县兵组成,从战力来论,我们并不处于下风。”

李球脑子转得快,见刘封神色有异,连忙猜想推演起来。

“更有利的是,司马师的麾下,能战者,只有一个毌丘俭还算厉害,其他将领,如许仪、徐盖等将,皆不过是持勇之辈。”

李球细细分析司马师军中情况,把有利的一面逐条对照说出,希望以此来坚固刘封决战之心。

刘封一边听着,一边也在谋划,关中早晚要打一场大战,要不然的话,汉军突进的锐气就要失去,到那个时候,陈仓、峣关等地的魏军袭扰后路,那距离大败也就不远了。

“诸位,司马师不来,这长安城就是个乌龟壳,郭淮死守不出,我军若是强攻,必然死伤甚从,现在司马师前来增援,正好是一个机会。”

“我们下一步集中兵力,围城打援,先把司马师给干掉,然后挟得胜之师,逼迫郭淮投降。”

在下定决心之后,刘封也不再犹豫,立即开始发布作战命令。

在他的调动下,向关中进军的几路汉军纷纷活跃起来,除了武关道上的汉军依旧保持佯攻态势外,其余两路,魏延和姜维皆加快了行军速度。

陈仓方向,魏延在得知刘封要打司马师和长安之后,继续亲率一部将以围城之势封锁要道,对孙礼、徐质的魏军进行监视,以防止其从陈仓突围。

同时,魏延又命魏昌带着六千步兵顺着渭水向东,前来与刘封会合,按魏大将军的话说,对付孙礼这样的小辈,有他一个就行了,魏昌缺少历练,正好到刘封跟前学习学习。

安定方向,姜维引河西本部步骑对胡遵、胡奋进行压迫,已经渐渐成长起来的姜大将军,和魏延的想法一样,觉得文的武的他都能行,不需要更多的帮手。

夏侯霸、秦朗两个魏国降将听说要打长安,兴奋的急急请令,然后率领陇右骑兵五千骑绕过陇山,向刘封增援过来。

河西归入蜀汉之手后,汉军骑军力量得到增强。

这五千汉骑也是姜维手里最大的杀手锏,本来想打胡遵时来那么一下狠的,但现在看来,刘封要打长安的话,这支汉骑正好派得上用场。

——

长安城中。

郿县大败的阴影开始笼罩在城中,让魏国的大小官员惊惶失措。

要不是郭淮及时赶回来,这会儿渭水渡口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会有大批的人出逃奔向河东和洛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