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推动历史(1 / 2)

加入书签

陈墩听罢皇帝的话,收起了玩笑之色,心中凛然,他已经意识到陛下在下一盘大棋,而地上摆着的这些纺织器械就是这盘棋的推手。

在北伐之战中,大宋收复了江北和两淮大片土地,但是这里久经战乱,人口恢复缓慢。而朝廷需要大量的人口前去重新开垦土地和巩固边防,为此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除免除数年税赋外,还提供住房和耕牛,发放路资,以吸引江南人口前往,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谁都知道那边闲田很多,且低价便宜,起初有人担心那边靠近边界,时有战事发生,迟疑之下不敢迁居。但随着和议的签订及在冲突中宋军连番获胜,打消了众人的疑虑,据传江南一些地少人多的州县,许多家庭开始析户,举家前往江北和两淮地区,以期获得发展,但是规模尚小,不足以填补空缺。

为此朝廷也曾多次召开廷议,商讨如何迁民于江北的事情,可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有人提出强制迁民或这迁都的计划,但是被陛下否决了。毕竟是故土难离,江南也相对于江北要繁华许多,若是强行迁民必然会引发百姓恐慌,产生大量的逃户,更甚者会引发民变。

去岁陛下高价收购棉花的事情在有意无意的宣传下,已然传遍了江南,但是朝廷以江南不宜棉花生长为由,禁止在江南种植棉花,只能选择在江北和两淮地区种植。随之今年陛下降内旨命在江北的所有皇庄半数以上土地要种植棉花,并择扬州等地修建织坊。

皇家的种种动作表明种植棉花是有利可图之事,否则小皇帝不会投下重金,于是那些尚有余虑的人也纷纷前往江北和两淮考察,准备租种公田,或是举族前往。如今皇帝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就已经引起了江南士绅们的骚动,而一旦明年棉花丰收,并织出棉布,卖出了高价,定然会让更多的人群前往。

陈墩知道陛下对机巧之物有着令人惊叹的‘天赋’,不仅在帅府时期就造成了弩炮和龙船,从而帮助帅府军以少胜多,打下了琼州,建立了基业。而后皇帝又造出火枪、火炮,从而在战斗中无往不利,收复了江南,又打下了江北和两淮、川蜀。

今年远征军护航舰队的亮相又震惊了世人,那高大雄伟的战船上布满了火炮,配备了各式船帆的快船可以迎风航行。而护送的船队也满载着各式的货物前往西洋,这几年间谁都清楚海贸换回来的皆是真金白银,最早跟随皇家船队南下北上的小商队,三两年之间都已经暴富,成了身家几十万贯和上百万贯的大商。

这群跟着皇家发了财的人定然相信陛下的眼光,他种棉花一旦发了财,让棉布成为海贸的新产品,定然也会亦步亦趋的追随。他们有钱,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给出高于朝廷的优惠从江南招募人手前往江北,这样一来会带动更多的人移民江北,朝廷也顺理成章的化被动为主动。

让陈墩更为钦佩的是皇帝已经预见到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江北,而棉花比之丝帛的生产要简便的多,少了诸多的工序,且没有养蚕那么大的风险,产量也比较稳定。几年后,随着种植面积和方法的改良,定然会生产出大量的棉花。

不过棉花只是初级产品,要经过加工才能带来受益。而以现下的单门独户的生产和加工方式,是难以消化掉巨大的产量。如此陛下选择在江北建设织坊就可以将多余的棉花消耗掉,生产出成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那么陛下准备改良的织机在其中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模式的改变也会带来变革。

厂坊的集约生产方式不仅会节约人手,也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同样会吸引民间资本转而投入生产环节,产生带动人口的北流的动力,促进商业的发展,使产量进一步的增加。而这一切必然会使得棉价下降,也许真的会如陛下所言,十年八年之后,棉布的价格比之麻布还要便宜,从而解决了百姓穿暖的问题。

让百姓吃饱穿暖可以说是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历代圣贤的愿望,但历史上却没有几人能做到,而小皇帝若是能达成设想,必将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仁政。而从另一方面棉花种植的普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税收,降低普通百姓的负担,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

想到此,陈墩再看向小皇帝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敬仰,其在利用一件件看似十分寻常的事情改变着这个时代。通过改良火药,造成了威力巨大的火枪和火炮,引发军事的变革,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在琼州通过晒盐,让行朝摆脱了财政上的困顿,让盐价至今维持在低位,让百姓人人吃得起。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对于得偿所愿的陈墩匆匆告辞,赵昺并没有留意到其神态的变化,依然醉心于眼前的几架织机和纺车上。要说造船他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纺织机械完全是个门外汉,而现代化的加工机械早已淘汰了眼前这些玩意儿,只能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了。

不过赵昺知道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珍妮’纺车的手工机械,提高了纺纱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工业化发展。可这种划时代的发明也早就淹没在现代工业革命史中,他也忘记自己在哪门课本中看到过其图片,简单的了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