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嫁衣(1 / 2)

加入书签

奋勇军在阆中停顿一夜,补充好物资,于第二日便离开。

同前一日不一样的是,此次大部人马离开时,不仅有阆中县寺之人送别,大军停驻之地外,更是挤满了密密麻麻的阆中百姓。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比昨日的路遇围观之众,多了五倍不止。

许多百姓手里还提着竹篮,竹篮之内,放置着一些吃食,如农家自己种的菜食,或有珍贵之鸡蛋。包括那位为刘釜搀扶过的老者,今日于儿子的搀扶下,手中同样提着篮子,翘首远望。

试想昨日时,奋勇军未有打扰阆中百姓,悄无声息的来到阆中城下。但一夜之时间,阆中百姓便知晓,这是名士刘釜之部。

刘釜孝善仁义之名,早就传遍巴地。昨日当众的那番言语,更是在阆中百姓耳中传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世间少有的知民疾苦之吏也,值得他们相送。且不论奋勇军内已然归顺的汉中降卒,单是奋勇军不顾生死,开往南中平叛,以守卫益州之稳定,同样值得他们相送。

只有经历了战乱之人,才会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南中乱生,威胁的是整个益州,包括刚刚迎来稳定的巴地。而奋勇军,当下正是为和平而战的正义之师。

“来了!”

看到刘釜的将旗从营帐内开始移动,身骑白马的平南将军刘釜,亦出现在辕门之外时,人群沸腾了!

他们高呼着“平南将军”的名号,举起了手里的竹篮,希望刘釜能手下他们相赠之物。

于黑甲賨卫的开路下,刘釜来到了百姓的面前,他走下了马匹,目含泪光的握住前侧百姓的双手,朗声道:“乡友们,我刘釜何德何能,劳得乡友如此厚爱。

今奉使君之命,我部开往越嶲(xi)郡,必平定南中之乱。且以后,只要有外地入侵,乡友们需要我刘釜,我刘釜定然时刻守护巴地,守护益州,守护乡友们来之不易的生活。

而如阆中、巴西之地,我相信在孙府君,邢县君等诸吏治理下,巴西之民生将恢复的更好更快!

但是,乡友们的好意,我刘釜和奋勇军的将士们,心领了,却不能收下。

奋勇军军纪有言之:不拿百姓一粒米。

乡友们,何以让我刘釜率先触犯军纪乎?”

刘釜随之向面前的阆中百姓,深深一揖,然后骑上了白马,随大军离去。

轻飘飘的他走,正如轻飘飘的他来。

过阆中,不光是刘釜之话,奋勇军之军纪,也给本地官吏和百姓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刘釜那句“不拿百姓一粒米”,更成为奋勇军军纪之象征。

自今日后,天下谁人不识军?

阆中城外,望着奋勇军前行踏起的漫天灰尘,还有那整齐的步伐之声,阆中县令邢攀久久没有回首。

当旁侧的县吏,告诉他大军已然走远时,邢攀才回头,面向此番相送的县寺众吏,道:“不瞒诸君,吾从吏十多年,见过益州州兵,本地府兵,更见过骁勇的汉中军,但却从未见过如平南将军所率的这般军纪严明之军!

此当为益州之军,天下之军表率也!

军从民中来,何不是为民而卫。

许多将领忘记了这一切,平南将军却是始终记得,依吾看,其更是将此中信念,雕刻在每个奋勇军士卒的骨子里。即便如加入其中,之前为敌的汉中降卒,此时也充满了羞愧与感激。

此乃为平南将军所感染也!

吾等是为阆中之吏,当向平南将军学之,不可懈怠也!”

邢攀话毕,阆中县吏皆有感慨,纷纷颔首道:“便如县君所言!”

阆中之后的下一站,便是南充。

为避免太多麻烦,刘釜由阆中开始,率部每行一处,于军营驻扎之地,多处于城池较远的郊外。

八月二十四,天气大晴,秋分于两日前刚刚过去,能感觉到气温又下降不少。

经过八日的前行,至今日,作战部队加上后勤运输部队,以及从广汉之地召集而陆续跟上的民夫部队,合计有近两万七千人,终于是到达了安汉和江州的交接边缘。

此时距离刘釜的婚期,不过一月时间。

刘釜大婚之日,定在十月初二。

考虑到刘釜的婚事,还有刘釜为葭萌关所做之贡献,另有景氏等大族于后,州府早于之来信。待大军到达江州境内后,可使刘釜以副将率大部人马,下江州,过江阳,抵南安驻扎,以威慑南中豪族叛军。

待刘釜十月份的婚事毕后,其人则可以直接率部由成都走犍为郡郡治武阳,直下南安回合。

现在为武阳增兵,防备台登、灵关道一线叛军者,正是早两月先行抵达的刘循部。

名义上,包括刘循部等数部,合计两万人马,尚不算本地上万的府兵,于南中战场上,都要受刘釜节制。

遂,从军队数量上来看,此番为平南中之乱,刘璋还是咬紧牙关,集结了五万之部。

而史料记载,蜀汉之时,诸葛亮作为军事总指挥,为平定南中四郡之叛乱,实为三郡之乱,出征的总兵力,加起来不过两万人,相当于刘釜手下的奋勇军总兵力。

刘璋担心南中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