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藏眢(1 / 2)
至此,对于曹禀来说,这场盗墓之旅已算圆满。
这批黄金至少得有几吨重,换算成汉朝的计量单位,那就是几千斤,甚至可能是上万斤,运回去绝对可解曹军粮饷之急,甚至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军需。
因此他立刻征询了吴良的意见,在得到吴良肯定的答复之后,便派人出去集结人马开展搬运工作。
等待的过程中,曹禀又像许多中了彩票的人一样患得患失起来,将吴良拉到一边小声的问道:“有才贤弟,我还有些担忧,有道是财帛动人心,这些黄金教人来搬,难免有人动了贪念私藏,到时未必便能寻得出来,如何才能防范于未然?”
“这个好办。”
吴良淡然笑道,“军候只需预先在金砖上刻好编号,再将编号与每一个参与搬运的人员一同登记入册,如此便可责任到个人,自然谁也无法私藏。”
“妙啊!贤弟此计甚妙!我为何不曾想到!”
曹禀顿时喜笑颜开,用力抱住吴良的肩膀晃了晃,赞口不绝道,“有才贤弟真乃天人也,贤弟进可趋吉避凶开墓破土,退能献上妙计解我忧愁,我何德何能竟能得贤弟相助,实乃此生之大幸!”
“军候谬赞了,良不敢当。”
吴良低眉顺眼的道。
“不然!在为兄看来,你的才华已可比肩使君身侧谋士戏志才,或许那戏志才还未必比得过你。”
曹禀摇头正色说道。
戏志才……
这个人吴良当然也是知道的。
此人大名唤作“戏忠”,志才只是他的字,乃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没有之一。
戏忠曾助曹操陈留起兵,施计大破黄巾军,获降军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随后又将降军精锐整编为曹操戎马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嫡系部队“青州兵”,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
可以这么说,曹操能够在中原站稳脚跟成就大业,戏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可惜此人命不太好,去世的比较早,再加上受众面更广的《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此人。
以至于后世大多数人都只知东汉末年有句名言叫做:“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殊不知,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便有这样的记载: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莫可与计事者!
仅凭这六个字,便足以看出戏忠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若非此人早早去世,曹操还真就未必会启用郭嘉。
说白了,郭嘉也不过只是戏忠死后,曹操退而求其次才找来的替代品而已。
甚至就连曹操的儿子曹丕正式称帝之后,也曾用八个字来描述戏忠:“朕非戏志才,不帝也!”
需知戏忠的死亡时间是公元196年,而曹丕的出生时间则是公元189年。
如此算起来,戏忠死时曹丕不过只有7岁,试问到底是多么逆天的才情,才能在一个7岁的孩子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军候莫要折煞我了,我如何能与戏志才相提并论?”
吴良连忙说道。
这次可不是假谦虚,而是真佩服。
“他志才,你有才,你二人字中皆有一个‘才’字,为何不能相提并论?”
曹禀笑道。
“军候说笑了。”
吴良摇了摇头,悄然将话题引向他处,说道,“稍候军候要在此处监督搬运黄金,不如将方才一同入墓的兵士派与我,我率他们继续向深处探索,或许能另有收获。”
“然也。”
曹禀自是欣然应允。
……
吴良选择继续深入,其实藏了私心。
一来,他想亲眼见识一下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的原版《四神云气图》与后世早已见不到墓中原始布置;
二来,则是想开梁孝王刘武的棺木一探究竟。
众所周知,那些黄金虽然价值不菲,却也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墓主人通常都会选择随身陪葬。
像梁孝王这种身份的墓主人,随身陪葬的东西必定不简单。
……
印象中,梁孝王墓共有两个连通的主墓室,地势较高的是殿室,地势较低的则是存放棺椁的棺床室。
不过时间比较充足,吴良并未直接前往主墓室,而是带着剩余的九名兵士原路折返,相继探索了另外两条同样能够主墓室的墓道。
位于这两条墓道两侧的几个墓室与东宫之内也都有不少留到后世能够称为国宝的文物,不过并没有这个时代需要特别值得关注的东西,因此一行人也就既小心谨慎又走马观花似的逛了一圈。
此刻,兵士们与吴良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在吴良没有开口的情况下谁也不会下手触摸任何东西。
如此大概一个时辰后,众人终于来到其中一间主墓室。
这间主墓室便是殿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