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谋划了九年(1 / 2)

加入书签

这八年,发生太多太多事了。

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这两家,都从二人世界,变成了四口之家。

一年前,在明帝十六岁的时候,陆中贤主动交出权利,安排了三个辅政大臣后,就让明帝清政了。

陆中贤在交出权利的第二天,就拖家带口的来到了北荒,在这儿安了个家。

九年时间,陆青松在北荒垦荒戍边。他带来了八万精兵,加上原本驻扎的两万兵,一共才十万。而现在,这儿是全民皆兵,全兵是民。

大片的荒地被几十万民众开垦出来。千里沃土。种玉米,种黄豆,种高龄,种出来的粮食一部分自给自足,一部分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青松也从当初的一个小将军,变成现在赫赫有名的定北王。而当初的摄政王,现在真正成了普通百姓,无业游民,靠着自己老婆养活的小白脸。

“摄政王……”

陆中贤摆摆手:“都多久了,这称呼怎么还改不过来了?”

李青松抿了抿嘴唇,只好改口:“陆先生,明帝已经清政一年了。这一年,有你前面打好的底子,没出什么大乱子。但这只是表面,其实内里下面,已经是问题百出,积怨已久了。”

陆中贤端起茶喝一口:“乱才是正常,不乱,倒是我判断失误了。。”

李青松有点不明白:“陆先生,难道这一切都在你预料之中么?”

陆中贤点点头,当然是预料之中。他明面是对朝堂上放手,但私下却是关注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陆中贤不想成为千夫所指的贼人,但又要瑾守安帝的遗命。

当年,安帝被行刺,在咽气之前,其实还留下了秘密手谕给陆中贤:明帝若无帝王相,废之。换有德行有能力之人掌管东洲,护佑百姓。

七岁看老,自己的儿子什么样,安帝心中还是有些数的。安帝不想东洲千万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咽气之前留下这个遗命,又需要多大的勇气。

因为,这一句‘有德行,有能力’六个字并没有限制‘东方’姓氏。

虽然是危机的时刻,但秘密手谕那么多字都留下来,没理由,最关键的‘东方’俩字遗漏了。

这个手谕的意思就是谁有能力谁上位,不限制东方家的人,基本指向的就是陆中贤。

安帝为了东洲的百姓,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真的已经超过了一定的境界。所以,陆中贤,面对曾经主子的信任,又怎么能不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浆。

陆中贤最开始,曾经,或许,在某一个阶段也有想过,要不凭着手谕,就废了明帝,自己做皇帝?

但是,后来他遇见了苏染染,格局打开了,人生的重点也就不在权利上了。

其实,陆中贤早看出明帝的软弱无能,但如果凭借这个原因就废除皇帝,那后面会引起多大的余震,是可想而知的。

说他只手遮天,说他图谋江山,说他见明帝眼看就清政了,又弄一个傀儡皇帝,自己想一辈子做摄政王,把持东洲。

如果他还是孑然一身的时候,他才不怕各种流言蜚语。但现在,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老婆,有孩子,还有很多在乎的亲人。

所以,陆中贤最终决定,给明帝一个机会。十六岁,将权利移送给他,自己带着家人远离京都,到北荒来投靠定远王。

不回河间镇,是想着明帝万一不顾脸面的直接报复,河间镇会被他牵连。儿他来到荒北也是早在谋划之中。

找心腹之人,建立自己的大本营。手握重兵在手,明帝就是想除掉他,也要问一句,敢不敢。

进可攻,退可守。早在九年前,陆中贤就在下这一步大棋了。

他在等,等明帝将让所有人失望。那样,他有朝一日再回去,就不再是乱臣贼子了。他说的话,在东洲,在朝堂,也会更加有分量。

陆中贤点点头。

“定远王,这些年,辛苦你了。那时候我得到一个机会,将荒北的守城将军砍杀了。中间不想再出意外,就寻了一个‘云禧封后,恐有隐患’的原因,直接将你调过来。那时候,定北王妃还身怀有喜,我真是捏一把汗,恐她路上出点什么事,心里落下一辈子的愧疚。”

苏染染笑着道:“你害怕的我早就替你想好了。我劝过云瑶姐姐,要不要等生产之后,再去荒北和相公团聚。但云瑶姐姐刚新婚不久,离不开定北王啊,坚持必须跟着一起走。

于是我就准备了充分量的安胎药,还安排了一个有名的郎中一路随行。不然,你以为我会放心,云瑶姐姐跋涉几千里到荒北?”

陆中贤愣了一下。看向欧阳云瑶:“还有这事?”

欧阳云瑶笑了:“当然有这事啊。染染办事,什么时候差过事。她绝对是陆先生的大福星,陆先生想不到的细节,染染早就准备好一切。所以,我当初是一路顺顺利利的就到了荒北。那个郎中,后来全家都来了荒北,现在就在我们王府继续行医呢。”

陆中贤心头升起感动,更是多了无尽的感慨。

伸手握住苏染染的手,看着娇妻美丽的面庞,轻声:“染染,想不到你背后为我做了这么多事。说句真心话,如果没有你,我陆中贤现在是不是还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