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流民(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一早,李昭领着五六个小伙伴去城里赶集。

来了这么久,一直都在村里打转,还没去过县城,这次正好去开开眼,顺便买点东西。

县城长七八里,只有城门处包砖,其他的地方还是夯土城墙,不过看起来修整的不错,墙上兵丁来来回回,没什么杂草豁口,女墙城垛一应俱全。

门口处懒洋洋地站着一些兵丁,看到有人推车挑担就上前收税,见李昭他们只背着褡裢,直接放行。

进了城门,先去舅舅家拜访。

李昭舅舅在城里开了家南北货行,店里生意不错,人来人往的。

舅舅见李昭来了,一把拉过来,上下打量,直呼我的儿。

寒暄许久,听闻来意,舅舅派小表弟赵元生跟他一起上街。

“元生别看年纪小,跟我也是南北走过好几回了,城里物价他都熟,有他跟着,保准你们不会上当,早去早回,中午来阿舅这里吃饭。”

李昭先去买了几匹布料,打算给小伙伴们一人做身衣服,一问价,红色黑色的太贵,只好买了许多青色布料。

赵元生讨价还价半天,又让掌柜的饶了几块红布才罢休。

接下来去铁匠坊,李昭打算给队伍装备长矛,木棍杀伤力毕竟还是小了点。

赵元生听说他要打五十个矛头,吓得直摆手,劝他不如直接买铁料,回村里让铁匠打。

五十个矛头生意太大,官府怕是都要过问了。

李家庄也有铁匠,不过技术一般,好在长矛这玩意也不需要多高要求。

李昭从善如流,不过还是买了几把刀,这年头买刀不算违禁。

不过制式长刀别想了,只买了几把朴刀、解腕尖刀之类的。

一顿忙活,时值近午,舅舅见李昭开窍,很是开心,还专门沽了二斤酒。

饭桌上,李昭跟舅舅边吃边聊,打听起了流民的事情。

“流民,唔,你们从西门来见的少,北门那里到处都是,搭的窝棚都连成片了,从十一年前开始,一直都是这样。”

“十一年?”李昭没听明白,虽说是战乱时节流民遍地,但是舅舅说出来这么一个精准的时间,想必十一年前有不同寻常事发生。

“不同寻常,”舅舅苦笑一声:“说是也是,你那会还小,十一年前……”

听着听着,李昭明白了,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见证这么一段历史。

话说十一年前,后唐末帝猜忌手下军头石敬瑭,引发石敬瑭勾结契丹兵叛乱。

当时石敬瑭处境不妙,于是以燕云十六州为礼物送与契丹,并且自称“儿皇帝”,换得契丹出兵,助他登上帝位。

这就是历史上遗臭万年的石敬瑭卖掉燕云十六州的故事,后来十六州一直控制在异族手中数百年,直到明初才由大将徐达收复。

而此时,十六州刚刚落入契丹的手中十一年。

那契丹人一直都是在草原上游牧,哪里懂得治理国家,契丹兵不发军饷,出征之后,任由手下“打草谷”——也就是随便去抢。

因此,后晋与契丹边境州县战乱不安,许多人南逃到此,还有些心怀不甘的幽燕壮士们不愿意寄人篱下,也逃到此地。

其实若是能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未免不是一支可观的力量,只是后晋朝廷周围强敌环绕,自顾不暇,哪里管得了这些人死活。

“这些人也是可怜,在契丹手下过得不好,抛家舍业来到此地,不想官府也不管不顾,每日靠着一碗粥过活,不少人都卖身为奴。”

舅舅叹息一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明知道他们很可怜,不过自从流民多了之后,城里的治安也就不怎么好了,偷摸盗抢也多了起来……”

“不过用工费用也下降了,现在一天两个钱就能使唤壮劳力干一天,放在过去那是想都别想,更有那十三四岁的小娘子,水灵灵的,半贯钱就……”

说到此处,舅妈的目光带着一股杀气穿过门帘蔓延而来。

舅舅打了个哆嗦,又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话题。

吃过午饭,李昭带着小伙伴们到了北门,昨晚听李丁说了半天,今天又听舅舅念叨一顿。

李昭思来想去,现在还是招一些流民来扩充队伍,性价比最高。

但是有标准,不能什么人都要,只要那些忠厚老实的。

而且待遇暂时也不能和李家庄的小伙伴们一样,不然村里人就不满意了。

北门城厢处,大路两边窝棚一片连着一片,尘土飞扬,污水横流。

流民们麻木地看着路上人来人往,好像没有生息的木头一样。

人群里有些穿着富贵的人来回穿梭,时不时地打量着流民们,好像挑选货物一样挑挑拣拣。

李昭一走进去,身边就围上了几个人。

“看好你们的褡裢,此处乱的很,别被摸走了钱物。”赵元生低声提醒。

“这里的生意分为两种,一种是流民已经卖身给人牙了,这种的任由人牙买卖,妻离子散也无可奈何;还有一种是由人牙做中介介绍双方买卖,这种人往往是不愿和家里老小分开,好处是家里老小都在此处,买了之后忠诚度高,不容易跑。”看来舅舅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