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林乡君(1 / 2)

加入书签

贾琏本来就是担心,王熙凤和黛玉碰面会出什么事,特意来瞧瞧。

此时看她二人关系和睦,俨然一副亲姐妹的模样,贾琏便安心了。

虽然他也知道,王熙凤肯定是对黛玉使用了一些“手段”,比如想要收伏黛玉之类。但是他不介意,只要王熙凤肯收敛自己的脾气,不给黛玉难堪,他就能对其宽容。

再说,以黛玉的聪慧,凤姐儿要是真能收服她当个乖巧的妹妹,那倒是她的本事。凭黛玉那生人勿近的个性,凤姐儿不拿出点真心实意来,是绝对收买不了的。

看看他就知道了,那可是在黛玉失去母亲,父亲又忙于政务,缺少关爱的情况下,用长达数年的殷切关怀,才换来的小妮子的倾心!

而且这种套路,大概只能用一次,王熙凤即便是想要照虎画猫,也难啰。

就在三人场面话说完,相视有些无言的时候,管家媳妇急冲冲的赶来,说是宫里的什么戴公公前来吊唁。

黛玉,甚至是王熙凤都没太大反应。以贾家如今的地位,与宫里的不少太监都有往来,即便是一宫总管,他们也听得多了。

但是贾琏一听戴公公几个字,却立马站了起来,与王、林二人简单说了一句,便匆忙离去了。

来到灵堂这边,果然看见一溜烟的几个小黄门。其中戴权正在灵堂内,对着灵柩上香,贾琏便在边上等候。

“镇远侯爷,别来无恙。”

戴权吊唁完了,回头看见贾琏,便笑眯眯的走过来。

贾琏也忙还礼。

“老奴今日此来,是奉皇上的旨意,前来吊唁林大人。并且皇上有旨,传侯爷进宫一趟,请吧。”

贾琏对宁康帝的召见,并不意外。因为林如海说过,他曾向皇帝上书,举荐他下江南查案的事情。

原本在大朝会之后,他就该主动去见宁康帝的,只是因为林如海的丧事,给耽误了。

他想着,这件事颇为复杂,还是让朝廷的人,好好理一理,顺一顺,他也更看清一些风声,方便行事。

因此让戴权稍候,他进去换了一身衣裳,便随着戴权进宫。

路上,自然还是没忍住,向戴权打听情况。

凭他和戴权多次来的默契,类似这种不敏感的话题,戴权是会乐意告诉他的。若是某一天戴权对他支支吾吾,他或许就该反思和警惕了。

果然戴权并不讳言:“侯爷不知道么,还不是为两淮巡盐御史安思远的事。那安思远,因为督查盐政不力,被陛下下旨羁押回京听审,却在半道上病死了。

这件事,在大朝会上,众位大臣就吵了一通,今儿一早的朝会,又吵了一通。一些人认为,陛下主改盐政之后,因为需要盐商们运输粮草至边关换取盐引,增加了盐商的负担,所以盐税有所下降,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一些人,则是质疑,再怎么减少,也不该达到三成还多,而且,若是底下的盐政心里坦荡,怎么好好的安思远,偏偏半道上死了?因此谏言陛下下旨严查……

陛下为这件事也很是头疼,想起前儿不久,林大人曾向陛下举荐过侯爷,便让老奴来传侯爷。”

贾琏了然。实际上,他从贾政的口中,是打听过这件事的。

贾政只当这是一件影响颇大的贪污案,后面的走向难料,但是贾琏却从蛛丝马迹之中,看出了里面,妥妥的党派之争。

至于是何等党派之争,如今的朝中,就那么几个利益冲突。

最高层次的太上皇与宁康帝的皇权之争,文武之争,勋贵与朝臣,清流与浊流,太子和三皇子……

只需要根据事态动向,简单排除,便能大致猜中了。

不过贾琏无意参与这些斗争,他的定位很明确,做个宁康帝信重的武将,掌兵,建功封爵,走向人生巅峰。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只需要考虑宁康帝的想法。

从宁康帝让戴权来传他,便能大概猜到,林如海的预料没错,宁康帝果然和林如海一般,是想要彻查此案的。

有了这个底,贾琏自然胸有成竹的走进了大明宫。

……

“听说,林如海的后事,是你在操持?”

“禀陛下,我姑父膝下无子,又从小待微臣甚是亲厚,因此自当由微臣来给他送终。”

简单问了贾琏一句,站在龙案之后练字的宁康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许久未曾开口。

贾琏也没有追问,静静的站在大殿内等候。

“膝下无子……”

过了许久,方听见宁康帝深深一声长叹。

林如海作为他的潜邸之臣,虽然不一定是最亲近的,但一定属于最有才干,也是对他最忠心的一批人。

但他也是直到林如海病重难治之后,才知道,林如海竟然连一个给他养老送终的儿子都没有。

想到林如海临终前给他上的奏疏,其中殷切忠君为国之心,令他心中很是感怀。或许也只有林如海这样的饱读诗书,深受教化的忠义之臣,才有这般风骨吧。

林如海竟是在临死之前,还在想着如何为他尽忠。只因为听说江南盐政出了大事,他便迫不及待的,向其举荐南下督查之人,并保证,他也会从旁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