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这小子是不是走火入魔了(2 / 6)
腔一两句,李兴朝和陈景河全程是低头看资料,看得全情投入,超然物外。
大家的议论声突然缓和了一下,陈景河终于抬头,黢黑的脸上,像是乡间老农一样的质朴模样。
他看了一眼在座的人,语调不高,但声音深重道:“你们低估了这份协议对我们的价值!”
这话,无疑是对刚才冯思年、耿飞冉等人的质疑的强硬回击。
紫色矿业、九江铜业、铜都有色这三家铜矿企业,现在俨然已经是国内铜矿领域的三驾大马车!
他们在相互竞争,也在相互鞭策。
有一种谁也不服谁的劲头。
紫色矿业显然是后起之秀,要把老前辈踩在脚下,趁势腾飞,别人也不会轻易让路。
“陈董事长这是在批评我们呀!”冯思年揶揄道。
其他人没有对两人的言语给予置评。
两家企业竞争如火如荼。
企业领导人见面了,当然也是谁也不服谁,这很正常,也并不妨碍大家私下的朋友关系。
陈景河没有理会冯思年的挑衅,而是转头看向李兴朝:“神夏集团在煤炭领域,属于龙头企业,李总对煤炭的了解,在座每一位,恐怕都不及李总。”
“陈董事长谬赞了。”李兴朝呵呵一笑,“我们神夏集团确实在煤炭领域深耕多年,多煤炭开采,或者是煤炭的市场判断,还是有自己一套准则。”
“李总对这个煤炭项目,怎么看?”陈景河露出质朴的笑容。
“两三年前我亲自去猛国南荒省考察过这个项目,也跟猛国的相关部门有过合作的探讨。”
李兴朝对这个项目一点都不陌生,但还是微微叹气道:“当时只是初步探讨了一下,并没有更深入的去讨论促进合作。”
“什么原因没谈成?”陈景河好奇道。
“大家都知道,前几年矿产的市场行情实在不太乐观,尤其是煤炭产业,九十年代以来,基本上是亏损状态。我们神夏集团尚且如此,其他小企业更不用说。”
李兴朝经历过煤炭产业最为黑暗的十多年,可谓是哀嚎遍野,“从当时的情况来判断,市场方面不太乐观。但不得不说,那里的煤炭品质,真的是超乎想象的好!”
“我看了这份详查报告,以及相关煤炭化探分析的数据,看起来确实很漂亮!”陈景河在资料里找到了相关数据,印证了李兴朝的话。
“猛国不是一个煤炭出口大国,他们第一第二大煤矿,都在库伦市北方,靠近额登特铜矿。那里的产的煤炭,每年产量两三百万吨,基本上都是供应给附近的发电厂。而那里的发电厂,全都是为额登特铜矿服务。”
李兴朝对猛国的煤炭,了解的很深入:“猛国在生产的几大煤矿,基本上都是出产动力煤,发热值大概是两三千卡每公斤。”
“嗯。”陈景河点点头,说出了刚才在资料里看到的一个数据:“塔勒戈煤矿的动力煤,实验显示发热值达到了5500卡每公斤。”
“是的,这样的优质的煤炭,含硫、磷等杂质比例还很低,确实不可多得!”
李兴朝抬头迎着大家的目光,声音微微上扬:“那里的煤矿,更大的价值是,主焦煤储量非常高!”
大家对主焦煤一点都不陌生。
不管是炼铁还是炼铜,焦煤中的碳,都是很好地还原剂,也能够提供热量。
全球范围对焦煤的大量需求,也持续拉高主焦煤的价格。
相比于动力煤,冶金所用的焦煤,对粘结性、强粘接性等特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价格也是要高大一截。
优质的主焦煤,全世界范围都是比较稀缺的。
“你们后来没继续跟猛国谈合作开采煤炭?”陈景河看到了这个项目潜藏的巨大财富,显然比他更了解煤炭的李兴朝,不可能看不见。
“猛国的煤炭,其实开发潜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塔勒戈煤矿项目。”李兴朝话锋一转,不无遗憾道:“可惜那里的基础设施实在匮乏,总体开采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上并不划算。咱们国内的煤炭生产,基本上也能够满足需求。很多工厂都设立在东部沿海,进口焦煤,从海上运输也更便利。”
“理解。”陈景河点点头。
“众城矿业拿下这个煤炭四十年的开采经营权,说实话,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的!”李兴朝别打了明确的态度。
“何以见得?”陈景河还想多听听李兴朝对煤炭方面的见解。
李兴朝笑了笑,“煤炭产业,未来几年,一定还会是高速发展的情况!”
“你支持这份协议,跟猛国展开合作?”陈景河问道。
“当然!”
李兴朝肯定的点头,又补充解释:“不是因为谁,而是因为获得煤炭项目的开采权,确实很有潜力!”
陈景河认同李兴朝的说法,然后转头想看牛福:“你们武矿集团其实是实际意义上塔勒戈铜金矿开发的经营决策方,显然比我们更早了解到这份协议……”
“昨天也才知道具体的协议条款。”牛福开口。
“那么你们的意见呢?”
“李唐的意见,就是我们的意见!”牛福声音深沉。
↑返回顶部↑